港男女預期更長命分達84及88歲
發佈時間:03:00 2025-08-27 HKT

最新保險受保人死亡報告揭示,港人的平均預期壽命穩步延長,男女分別長命4年及3.6年,而癌症則是港人最主要的死因。同時理賠個案中涉及自殺的個案大升,更是25歲以下受保人的主要死因首位。另逾3成的定期壽險保單持有者,在第一年保單除外責任結束後輕生。香港精算學會指,情況並不尋常,有需要為年輕群組,包括青少年進行心理健康介入措施,並加強校園和社區相關輔導計劃。
香港精算學會昨公布《香港保險受保人死亡率報告2022》,分析2014至21年期間,共10.5萬宗來自13間保險公司的理賠個案,亦是業內第5份相關報告。報告反映,對比1993年的受保人死亡率,香港男性的平均預期壽命由80.2歲,上升至84.2歲,即長命4年;女性則由85歲,上升至88.6歲,亦長壽了3.6年。但對比2001年的報告,死亡率升幅最大群組為25歲以下的年輕群組,男女死亡率由9%,升至分別25%和23%;且第一位主要死因為自殺,其次為癌症和意外死亡。
至於25歲以上群組,主要死因依次為癌症、自殺及呼吸道疾病,當中死於癌症者呈年輕化跡象。
整體而言,癌症仍是港人的頭號殺手,佔所有個案45%。當中25歲以下年輕女性的死於癌症個案,亦由2001年的15%升至23%;同樣25歲以下年輕男性的癌症死亡個案,亦由15%升至20%。
報告指年輕群組自殺率升
報告亦發現,逾三成的定期壽險保單持有人在「第一年保單除外責任」結束後自殺。學會公共政策委員會成員李紫蘭指,在保單生效首年,若發生特定情況致受保人死亡,保險公司一般不會理賠,而購買定期壽險保單的保費通常較其他保險低,「估計相關人士冀離世後,能留一筆錢予家人」。
學會會長許毅飛認為,面對受保人自殺人數升勢,有必要為青少年進行心理健康介入措施,包括家庭輔導、擴展校園心理健康服務覆蓋範圍、資助社區輔導計劃等。
另針對男性較女性預期壽命短情況,亦須循基因、高風險不良習慣及職業因素等作分析,並制訂針對性策略,如開發更多銀髮產品和服務,讓長者可更獨立且有尊嚴地過老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