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人語|祛魅新型毒品打擊依托咪酯
發佈時間:03:00 2025-08-09 HKT

近日本港兩宗15歲少女吸食「依托咪酯」電子煙彈被家人報警拘捕的新聞,引起社會廣泛關注,讓人不禁擔憂此款新型毒品,正無聲無息地加劇荼毒我們的下一代。
據悉,今年上半年保安局禁毒處收到呈報的「依托咪酯」吸食人數共327人,超過去年全年的總人數(300人),其中21歲以下的年輕人共有208人,佔比接近64%;涉及「依托咪酯」的案件錄得460宗,同比飆升13倍,拘捕人數亦按年上升9倍至561人,檢獲的相關煙彈數量更是由去年上半年的7000粒,急升至25萬粒,按年上升35倍。可見,「依托咪酯」被濫用情況絕對不容忽視。
保安局在7月31日宣布將「太空油毒品」正名為「依托咪酯」。筆者認為這項新政,是政府針對新型毒品在社區尤其是青少年群體中蔓延的一次精準打擊。
「依托咪酯」本是用於麻醉的醫療藥品,但當它被注入電子煙彈後,流通渠道與普通電子煙高度重疊;被冠上「太空油」這名稱後,成為不法分子精心設計的語言陷阱,將毒品包裝成時尚化、具有「未來感」的新潮玩具。這種命名策略與歷史上將鴉片稱為「福壽膏」如出一轍,本質都是刻意弱化毒品危害性。
根據不少未成年吸食者透露,他們初嘗「依托咪酯」,都是出於好奇,「太空油」這名稱驟聽傷害性不高,而且具有社交屬性及新穎感,從而降低了吸食毒品的心理門檻。然而,吸食「依托咪酯」的後果與其他毒品同樣嚴重,包括抽搐、神智不清、皮膚潰爛、行動失控等類似「喪屍」的狀態,更會引致內分泌失調,甚至導致死亡,此類嚴重案例市民都曾在新聞上讀過。
政府本次將毒品名稱還原為化學成分「依托咪酯」,第一個直接效應,是打破「太空油」這名稱帶來的神秘感及浪漫化聯想,讓市民意識到其本質,既保持科學嚴謹性,又強化警示效果;其次,採用與大麻、海洛因、可卡因等傳統毒品的相同命名邏輯,強化「依托咪酯即毒品」的社會認知;更重要的是,阻斷不法分子通過改名換代逃避打擊的灰色地帶,有效遏止「依托咪酯」進一步擴散。
此次改名背後,顯示特區政府對打擊毒品、保護青少年的決心。政府在今年2月將「依托咪酯」列入受《危險藥物條例》管制,同時更積極從宣傳預防、校園教育、快速檢測、加強執法等,多層面打擊「依托咪酯」,如今更是增設了「依托咪酯」24小時舉報熱線,同時支持透過WhatsApp和微信舉報。
毒品名稱可以更改,打擊毒品策略亦可以變通,但保護我們的下一代健康成長,就需要社會眾志成城的決心。期望在政府帶領之下,社會不同界別都加入普及「依托咪酯」危害的宣傳戰,共同守護我們的家園免受毒品的侵害。
劉興華
香港太平紳士協會副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