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雨偷襲兩句鐘港島多區如澤國
發佈時間:03:00 2025-07-30 HKT

天文台昨晨發出今年首個黑色暴雨警告信號,持續近兩小時的暴雨造成多區水浸,當中水浸黑點柴灣道迴旋處一度變澤國,尚幸當局經歷世紀「黑雨」後進行了防洪工程,積水很快流向新建的地下大型儲水池;而前年遭塌石封路的筲箕灣耀興道,泥水如瀑布般從山坡的護土牆流下。保安局昨亦聯同多個部門迅速啟動「緊急事故監察及支援中心」,密切監察市面情況及協調應變措施,當中渠務署派出逾120隊緊急應變隊伍,巡查全港容易淤塞的地點及清理渠道,並出動強力排水機械人協助,令水浸情況比以往較快緩解。
天文台於昨晨8時05分、8時40分和9時10分先後發出黃色、紅色及黑色暴雨警告信號,至早上11時05分改發紅色暴雨警告,40分鐘後改為「黃雨」,下午2時15分取消。今年首個「黑雨」生效期間,多區錄得超過70毫米雨量,港島及西貢區更超過150毫米,多處道路出現水浸。
柴灣道速退積水 大型儲水池建功
柴灣道迴旋處猶如泳池,車輛涉水而行,浸沒半個車胎,不過積水很快消退。據悉,渠務署進行了大型儲水池工程,迴旋處石壆開了去水孔,讓積水流向儲水池。
本港於2023年9月7日晚上11時05分開始經歷16小時35分的世紀「黑雨」,渠務署形容雨量「500年一遇」,超出主要渠道設計的「200年一遇」容量。政府今年4月11日公布,在5個水浸黑點推行涉水線系統試驗計劃,包括柴灣道、龍翔道、翠屏道、漆咸道北及大埔墟南運路,路面漆有紅色波浪線及涉水線字樣,旁邊有水位標尺,行車道旁會豎立標誌牌;當積水觸及或淹沒涉水線,表示前方道路最低點的積水深度已達0.3米或以上,屆時會有臨時交通指示,防止車輛駛入水浸路段。
渠務署亦將於試點路段的最低點設置水位監測設備──內澇監測器,若感測到路面水位達預警水平,會即時通報,以便渠務署和路政署迅速派遣應變隊伍檢查及清理渠道。
曾於世紀「黑雨」期間嚴重水浸的柴灣環翠停車場再「失守」,一度水深及膝,車主紛紛到場「救車」;消防員及停車場職員協助抽走積水。
筲箕灣耀興道有大量雨水沿山邊護土牆傾瀉而下,恍如「瀑布」,行人路及馬路變成澤國;筲箕灣道與太富街交界、大潭道亦嚴重水浸;石澳道土地灣有車輛被深水圍困拋錨;粉嶺高爾夫球場成為澤國,對開粉錦公路被淹浸;柴灣華人永遠墳場旁的山坡變成瀑布;赤柱灘道、赤柱崗道及赤柱村道因水浸暫時封閉。
渠務署逾120應變隊全港巡查
保安局昨於「黑雨」生效後啟動「緊急事故監察及支援中心」,聯同多個部門密切監察市面情況,迅速協調應變措施,其中渠務署派遣超過120隊緊急應變隊伍巡查全港約240個容易淤塞地點及清理渠道,並派遣強力排水機械人協助清理水浸個案。
消息人士:政府非每次都需召開會議
對今次政府未召開應對極端天氣督導委員會作「超前部署」,據悉政府素有一套應對極端天氣的做法及安排,予各部門作部署及工作。消息人士指,冀市民明白不是每逢有「黑雨」或颱風均需召開會議。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麥美娟亦謂,昨日大雨「來得快、去得快」,開放的10個臨時庇護中心使用人數不多,影響亦未算很大。
另今次雨勢集中在港島區,新界區只有微雨,但天文台仍發出黑雨警告。香港氣象專家梁榮武表示,有網民評價天文台「只服務港島區」並不中肯,因天文台有客觀標準發暴雨警告,且考慮港島區人口及上班人流多,亦要保障大部分人的安全,「今次有地區錄得逾百毫米雨量,已達黑雨水平,事實上除兩年前的『世紀暴雨』外,大部分時候發出黑雨警告時,也只是局部地區大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