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議員去年處理45萬個市民查詢
發佈時間:03:00 2025-03-27 HKT

完善地區治理後的區議會上任逾一年,根據《區議員履職監察制度指引》,區議員須每年向區議會主席提交工作報告。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麥美娟表示,全部470名區議員已如期提交工作報告,公眾可於本月31日起到各區民政處登記查閱。她指,報告顯示區議員去年共處理45萬個市民查詢及建議,反映區議員盡責履職。有區議員認為報告可增加工作透明度,讓市民了解,同時助反省自己工作是否略有不足,做好當局「上情下達、下情上報」的目標。
麥美娟昨日在立法會表示,過去一年全港18區共470位區議員都履職盡責,去年共處理45萬個市民的查詢及建議,他們開會的出席率是歷來之冠,她期望透過履職監察制度,令區議員「時時見得到、時時幫到手」,在地區為市民服務,並提醒市民可於本月31日起到各區民政處登記查閱工作報告。
開會出席率歷來之冠
大埔區當然議員林奕權、沙田區地區委員會界別議員李貞儀及黃大仙東直選議員越毅強接受《星島》專訪,越毅強相信工作報告可增加透明度,讓市民了解他們工作,做好民生議題「下情上報」的溝通橋樑,協助市民排難解憂,強調交工作報告並不等同「交功課」。
越毅強續說,香港已踏入「由治及興」新時代,區議員與政府屬合作夥伴,但強調不存在政府「指示」區議員做特定的地區工作。他提及工作報告設關鍵績效指標(KPI),議員要臚列曾協助舉辦的社區參與活動、處理或轉介的個案數目、接獲市民意見或查詢次數、跟進情況等。他又以2023年黃大仙區出現「世紀黑雨」為例,多處地方出現水浸,當局隨後曾與區議員舉行會議,收集水浸黑點的問卷調查,強調討論過程是共商共議。
李貞儀表示,其工作報告有18頁,主要提及過去一年推動青年參與公共事務、提振地區經濟的工作。她指設立工作報告制度,可檢視自己的工作進度及不足,同時讓市民知悉議員過去一年工作。李續說,自己是地區委員會界別議員,但服務對象一定是當區所有市民,認為可利用自己專業看待地區議題,強調「這份報告是同時給了市民和政府去看的。」她更以「大隊長」形容區議會主席,不存在「好像學校訓導主任,做得不好就會批評你。」
林奕權亦表示,相對以往區議會,新一屆區議會更貼地、更具效率處理民生相關工作,自己雖屬當然議員,也十分關注當區過百條村的地區議題,有時更會與直選議員合作。他稱,從報告可了解每名議員今年做了哪些工作,避免過度關注個別民生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