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快遞公司「反內卷」紛加價

更新時間:03:00 2025-09-06 HKT
發佈時間:03:00 2025-09-06 HKT

  為響應國家郵政局治理行業「內卷式競爭」的號召,多間快遞公司近期對大批量發貨的電商客戶調整價格。作為電商產業聚集地的廣東及浙江義烏,率先實施調價。這次快遞行業率先響應「反內卷」,給電商商家帶來成本壓力,但學者認為價格理性回升將促進服務質量提升,推動行業走向良性的發展,可望實現商家、快遞企業與從業者多方共贏。
  據內媒報道,義烏已率先落實漲價,當地郵政管理局要求快遞最低單票價格由1.1元(人民幣,下同)上調至1.2元;自8月4日起,廣東省快遞底價整體調升0.4元,均價升至每票1.4元以上;而自9月1日起,湖南省「通達系」快遞單票價格也上調0.3元。「通達系」指內地5間民營快遞公司,包括申通、圓通、中通、百世匯通(現稱百世快遞)以及韻達。
  是次漲價對發貨量較小的商家影響較為輕微;然而,對於日發貨量達萬單或以上的大型電商商家而言,每月成本則將增加數千甚至上萬元。與此同時,價格上調亦有助保障從業人員權益,有望推動快遞行業走向更健康的發展。至於香港方面,據了解,順豐(6936)近期沒有價格調整。
順豐在港無跟隊加價
  在政策實施前,快遞企業之間的「價格戰」在今年上半年多次升溫,全國快遞單票均價從8.14元下降至7.52元,按年降幅達7.7%。2025年初數據顯示,電商快遞單票價格已逼近企業成本線,其中「通達系」部分企業單票收入更降至1.9元左右,面臨「增量不增利」的困境。極兔速遞(1519)在中國市場曾長期處於虧損狀態,過去中國區域單票收入與成本均為0.34美元,徘徊於盈虧平衡邊緣。
  經濟學者李兆波指出,惡性價格戰不僅影響企業總部利潤,更對末端網點和快遞員造成巨大壓力,「以價換量」策略已出現邊際效應遞減,快遞業與電商關聯緊密,必須全盤規劃、協同施策,才能實現真正的「反內卷」,避免單一調整引發連鎖問題。
  順豐浙江嘉興一位區域主管表示,雖然嘉興尚未正式上調底價,但因應國家近期推出的快遞稅新政,目前在報價時會略有上浮。他稱,財政部與國家稅務總局於8月要求快遞服務收入統一按6%的「收派服務」稅率徵收增值稅,預計未來多地將據此調整電商快遞價格。他補充,終端價格仍取決於商品類別、配送流向及單票重量等因素。
包裹量增抵銷調價影響
  目前「反內卷」調價政策效果初步顯現。順豐控股營業數據顯示,隨單價下降的趨勢有所緩和,加上6月包裹量增長超過30%、成功抵銷降調價影響,推動總收入逆勢增長14%。不過該公司區域主管稱,收派員的酬勞並不直接與快遞價格掛鈎,他們更期望藉「反內卷」改善職業保障。
  在京東(9618)從業數年的一位工作人員表示,快遞行業「內卷」表現為同質化競爭、價格戰和利潤壓縮,停止「內卷」的關鍵不僅是政策規範,更須解決企業自身成本過高和供應鏈缺失問題。他強調,提升服務和核心技術才是行業長遠發展的關鍵,並指出京東旗下物流服務如德邦、達達等在員工福利與技術投入方面表現較好,受「內卷」影響相對較小。
  另外,隨傳統快遞在成本與時效方面的優勢逐漸減弱,「小時達」甚至「分鐘達」的即時零售迎來爆發契機,但同樣也成為「內卷」的「重災區」。中文大學劉佐德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常務所長莊太量強調,「反內卷」的本質是「反對質量滑坡」,任何業態都不應以犧牲質量換取短期優勢。他續指,無論傳統快遞或即時零售,長遠發展才是核心,而質量把控是重要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