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交所縮短新股結算 定價後「T+1」可上市

更新時間:04:34 2020-11-17 HKT
發佈時間:03:00 2020-11-17 HKT
  (星島日報報道)港交所(388)簡化首次公開招股(IPO)結算程序,擬透過新的新股平台FINI,縮短新股定價時間、改變現有凍結資金方式,且落實新股認購無紙化,相關諮詢將於明年1月15日結束,而新系統最早可於2022年第2季度推出使用。
  簡化新股結算週期的改革千呼萬喚始出來,港交所擬將現行新股定價後5天才可上市的舊有「T+5」制度,縮減為新「T+1」,透過使用FINI新股結算平台,可將過往需要五日時間處理的定價、股份分配、監管機構批准、資金轉賬等流程,濃縮至約45小時內進行。因此若新規實施,意味着一隻新股在周一截止認購,確定定價及分配策略,最快周二便能公布配發結果及進行暗盤交易,周三已經可以掛牌。
  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指,今年有不少大規模的IPO登陸香港,尤其特別多中概股回歸,該類股份在另一證券市場本身已經有交易,若香港IPO在定價到上市之間相隔太長時間,期間的風險太大,因此令港交所更逼切需要解決「T+5」這一問題,而現時不少相應技術和產品的開發已經成熟。
  有「新股女王」之稱的卓佳商務部董事總經理鍾絳紅解釋,由定價到上市之間的工作,最花時間其實是資金結算,因為現時先要確定資金到帳才會配發股份,另一個瓶頸位是重複認購的界定,現時需要花時間去決定,哪些是屬於需要剔除的重複認購申請。若在新的數碼化及集中處理流程下,將會較現時處理方式縮減兩至三日,相信新制度比較影響經紀,對於股份登記處的影響不大。
  若新股結算周期縮減,新股孖展借息日數將縮減至最少1日,券商的新股孖展收入亦會大幅「縮水」。致富證券董事及證券業務主管郭家安表示,雖然孖展利息收入會減少,但因客戶資金的凍結時間亦會相應減少,所以反而令客戶能夠選擇抽更多的新股,對券商的生意亦會有幫助。
  另外,是次改革對香港公開發售的預繳機制作出重要改動,過往不少明星新股常會凍結大量港元資金,惟新規下以後或再無「凍資王」。以往參與公開發售的券商等中介機構,需要向發行人預先支付和轉賬申請涉及的所有認購金額,在股份配發及最後定價後,才獲退還相應金額。但新規下,相關中介機構只需在結算參與者的指定銀行戶口,以現金方式存入至少10%的資金即可。換言之,若一家券商代客戶認購涉資1億元的新股,僅需將1000萬存入銀行戶口即可。
  除此以外,新股的結算程序將全面數碼化,招股「無紙化」亦將得到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