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朝同框抗衡美國 苦了南韓李在明
發佈時間:03:00 2025-09-07 HKT

北京舉行抗戰勝利80周年閱兵,中俄朝領導人同框引起國際關注,美國總統特朗普指為反美同盟,對此受壓最力的則是南韓總統李在明。南韓新任總統李在明雖欲緩和中韓與兩韓的緊張,然而他卻選擇先行訪美、安撫特朗普,並避席北京閱兵。但李在明此舉難阻特朗普得寸進尺,謀取南韓利益,並逼使該國聯手遏華,亦錯失與中朝改善關係的機會,其務實外交算盤更難打響。
中國九三大閱兵,除了精良武器惹人矚目,俄羅斯總統普京、北韓領導人金正恩陪伴國家主席習近平左右一起閱兵,在國際樹立一股非西方重要力量,難怪特朗普酸溜溜地指中俄朝共商反美、歐盟外長卡拉斯更充滿敵意,指為「專制聯盟」,遭外交部斥為井蛙偏見、夜郎自大。然而,最受中俄朝強化關係影響的,莫過於南韓。
失拉攏中國機會 經濟前景堪憂
相比十年前北京閱兵,時為南韓總統的朴槿惠親自出席,中方對她禮待僅次於普京,對今次閱兵,李在明只派了國會議長禹元植出席,伴隨習近平左右的位置由金正恩取代。李在明或許避過一場尷尬,因若兩韓領導人同時出席閱兵,中國在座位上必然偏重長期盟友北韓,南韓重要性會被比下去。李在明未有出席閱兵,則錯過了與金正恩不期而遇機會,失去緩和兩韓緊張的契機,且亦無法如當年朴槿惠般,拉攏中國助韓重振經濟,尤其南韓今年經濟增長率可能不足1%,未來還要抵禦特朗普的關稅打擊,未能爭取中國合作,確為南韓前景添憂。
上任3個月的李在明在中美之間,選擇先安撫美國,此因特朗普對南韓威脅逼在眉睫。南韓新任總統按慣例都需訪美覲見特朗普,確保美國軍事保護,但李在明左翼思想並非特朗普所喜,他擔心上月底訪美會遭折辱,可能如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般被趕出白宮。
李在明的擔心並非過慮,因甫下機就遭特朗普施下馬威,只獲美國國務院代理禮賓官相迎,與2008年南韓總統李明博訪美,獲總統小布殊機場親迎,現規格之低隱含羞辱之意;且特朗普在李在明抵白宮前,在社媒貼文指南韓像在大清洗或革命,美國難再在此做生意。
對特朗普的極限施壓,李在明在會見時用了三招,成功討好對方。第一招是大力「擦鞋」,李在明深知特朗普喜歡別人阿諛奉承,故與特朗普一見面就大讚對方品味,將橢圓形辦公室裝滿金器,凸顯美國尊嚴和未來繁榮,繼而奉承特朗普正讓美國重新偉大起來、道指創新高,且是唯一能在歐、亞、非和中東締造和平的領袖,令特朗普大悅。
第二招是奉上實惠「大禮包」,將美韓關稅協議中南韓向美投資3500億美元,主動提高至5000億,並大舉購買130架波音飛機、液化天然氣,且提出用南韓先進造船、核電技術,幫助特朗普完成復興製造業之夢。
諂媚忍聲 特朗普壓榨未停
第三招就美韓爭議「不駁嘴」。美國之前提出駐韓美軍將採「戰略靈活性」,意思是美軍不再只針對北韓而擴至印太,實則劍指台海,逼南韓助美軍事遏制中國,李在明對此有異議,但卻沒向特朗普提出。且對特朗普要南韓「割地」,交出美軍駐韓基地土地,李在明亦無當場反駁。
李在明的諂媚和忍氣吞聲,令他安然渡過鴻門宴,但這種仿效歐盟的討好策略,只會坐大特朗普胃口,未來加力壓榨南韓。
更嚴峻的是,南韓一向奉行安全靠美國、經濟靠中國,李在明訪美時,亦安排前國會議長朴炳錫訪華,並派現任國會議長出席北京閱兵,試圖在中美間尋求平衡,但特朗普正加力逼盟友選邊站,英國《金融時報》7月報道,美國正施壓日本、澳洲許諾,若中美因台海開戰時要支援美方,相信南韓亦難逃受壓,且美國上月底又撤銷南韓三星及SK海力士可用美國技術在華生產晶片的豁免,逼南韓坐上遏制中國戰車。
特朗普霸凌全球,促進中俄朝合作抵抗,而美國盟友縱然肯諂媚特朗普,亦難逃其掠奪利益,並要按美國旨意遏華,南韓的苦不堪言境況就是顯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