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升級轉型此當其時 低空經濟乃「破局」關鍵

更新時間:03:00 2025-03-21 HKT
發佈時間:03:00 2025-03-21 HKT

  低空經濟是近年非常矚目的新興產業,也是新質生產力的成功範例。香港能否把握這個重大機遇,從而實現產業結構升級轉型、創造高增值職位,甚至提升城市國際競爭力,真正實現「破局」?這些都是廣大市民所關心的。隨低空經濟「監管沙盒」試點項目昨天正式啟動,標誌香港在這方面邁出重要和堅實的一步。接下來,只要當局因時制宜,推出更多有利於低空經濟發展的政策,那麼推動香港經濟「破局」,甚至開創「智慧天空」新時代,都不是天方夜譚。
須克服經濟結構單一問題
  長期以來,香港經濟以金融、貿易、物流為3大支柱,這些傳統優勢當然必須維持。但從另一個角度看,當前科技革命浪潮席捲全球,本港經濟結構過於單一的隱患,確實已經充分曝露,長此下去,實在不是辦法,所以我們必須找到推動經濟升級轉型的竅門,而低空經濟絕對是一個可以憑藉的抓手。
  為甚麼我們必須重視低空經濟?只要看看幾組數據就一清二楚。據估算,2023年,內地低空經濟規模逾5000億人民幣,預計到2030年甚至會高達2萬億元人民幣!另外,也有機構估算,全球無人機市場規模在2026年將達到413億美元,當中,在商用無人機市場處於領先地位的是亞洲,執牛耳者是中國內地。鑑於香港正全力發展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和國際高端人才聚集高地,我們沒有理由錯過低空經濟這一國際潮流。
  值得一提的是,發展低空經濟,香港並非由零開始,因為我們的條件異常優厚——我們是亞洲唯一擁有5間世界百強大學的城市,其中,港大、科大和理大已分別成立低空經濟研究院及研究中心,在推動產學研結合、加速技術商業化等方面持續發力。至於特區政府,亦可謂高瞻遠矚——「發展低空經濟工作組」已於去年正式成立,在政策層面做好「頂層設計」,而今次政府推出的「監管沙盒」,亦為有意進軍低空經濟領域的企業提供安全的測試環境,降低它們的試錯成本,同時也為政府制訂相關法規提供可靠的實踐依據。
聯動灣區建全鏈條創新體系
  事實上,業界對「監管沙盒」之啟動反應非常踴躍——截至去年底,首輪申請便多達72宗申請。政府經過精挑細選,最終選出38個項目,涵蓋無人機配送、測量、建築保養、航拍、匯演等領域。展望未來,隨「落場」的企業越來越多,累積的經驗越來越豐富,屆時低空經濟的潛力將可進一步釋放,有利於克服本港地狹人稠、地面交通承載力接近飽和的痼疾,從而大幅提升配送效率,刺激更多經濟活動;與此同時,航拍和匯演等應用,亦可助力文化旅遊的蓬勃發展。總之,無人機越是普及,越有利於香港經濟多元化,在質和量兩方面帶動香港升級。
  當然,「監管沙盒」試點項目之啟動,僅屬低空經濟發展的其中一步,未來還有很多工作可以深化。其一,政府應加緊修改過時的法例,拆牆鬆綁,主動適應科技發展;其二,香港應用好大灣區世界級製造業集群的優勢,積極打造香港研發、灣區製造、跨境應用的全鏈條創新體系,推動大灣區低空經濟一體化;其三,目前,國際民航組織尚未就先進空中運輸系統,訂立統一的國際標準和建議措施,香港理應發揮「一國兩制」制度優勢,主動構建銜接內地規範和國際準則的監管框架,助力國家掌握低空經濟全球話語權。
  行政長官李家超在啟動禮上說:「飛向低空未來,機遇由此展開。」這並不是一句空話,只要我們主動籌謀,積極施策,它就可以兌現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