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購催旺「先買後付」 虛銀紛推開戶獎賞 自訂分期招徠

每年年尾,市民大眾的消費意欲特別旺盛,年輕一代更會花錢於交換禮物,使費自然增多。有網上金融平台及虛擬銀行看準商機,近期在網上平台賣廣告推廣「先買後付」消費方式,以靈活分期付款作招徠,吸引大批千禧世代用家使用。惟有理財社工認為,「先買後付」與使用信用卡預支消費分別不大,這新型消費模式只是舊酒新瓶,若理財不當,容易墮入過度消費陷阱,更甚者負上債務。有學者預料,「先買後付」模式如虛銀一樣掀起熱潮,但此風氣能否持續,須視乎商戶在催谷消費同時,是否甘願繼續讓利。

「先買後付」(Buy Now Pay Later)消費方式近年在歐美大行其道,受惠於疫情下網購盛行,變得愈趨普及。其分期付款的概念,與使用信用卡免息分期的方式不盡相同,主要針對網上及小額消費,分期的期數也較短。這消費模式近月開始擴展至亞洲地區,本港多家虛擬銀行也陸續推出「先買後付」服務,讓用戶自訂分期付款的期數。 

星「先買後付」用戶月增兩成

翻查資料,多家新加坡金融初創於三年前已推出「先買後付」服務,早前有數據顯示,「先買後付」的電子消費模式佔新加坡百分之三,有望於2024年增長至百分之十三。當地傳媒報道,個別平台於當地已積存十萬名用戶,並以每月百分之二十的速度增長。據知,有關用戶的年齡層,以十八至三十五歲的消費者為主。其中較為大型的新加坡支付服務平台Atome自2020年起進軍本港市場,至今已與本地五百個綫上及綫下商戶合作。

閱讀全文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