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的傲慢與偏見(一)|施卿卿博士

醫學的目標既是探索人體奧秘更是袪病延年,因此醫學向來提倡多元學科并存發展。作為實踐醫學的主體,醫生既需要經驗的積累,更需要終生的學習。因此作為一名醫生,時刻保持謙遜學習與開放包容的態度是專業素養的基本要求。然而在中西醫以及其他療法並存、香港與內地醫療體系未完全互通的當下,由於種種原因,仍然有部分醫生帶着傲慢與偏見,既令自身專業技能上升空間受限,更是減少了患者獲得適切治療的機會。
醫生最常見的傲慢,是對患者高高在上的姿態。由於醫患雙方對醫療知識的掌握與理解完全不對等,想要把艱深的醫學知識向患者解釋清楚殊不簡單,因此醫生面對患者的詢問時常常回答過於簡單或者顯得不耐煩。我剛成為醫生的前幾年也有這個壞習氣,特別是因為我不善言辭常常回答簡短,更令患者覺得高冷。後來隨著執業時間的增加,我逐漸明白患者除了需要治療身體的不適,往往也需要心理的安慰,這才慢慢改變自己與患者交流的方式。事實上,醫生完全不應對患者抱有傲慢之心,因為患者才是醫生最好的老師。一個醫生無論學會了多高深的治療技術,最終都需要在患者身上實踐並得到正面反饋才算是真正掌握。另一方面,一個醫生即使醫術再好,也往往還有少數患者自己治不好但最後卻找了其他的醫生治好的。當我遇到這種病人時就會向患者請教治好他的醫生為他使用的治療方法或藥方,並從中吸取經驗。這也是很多名醫分享過的學習方法。

醫生的傲慢與偏見,還經常出現在醫療行業之間,包括不同醫學體系、不同專科之間。由於不同醫學之間的界限與隔閡,西醫對中醫的瞭解相對較少,偏見較多。不少西醫認為中醫只是純粹的經驗積累缺乏科學依據,還常常擔心中藥會引起肝腎功能損害,或者是中藥會干擾西藥的療效。我們經常會從病人的口中得知,主診西醫囑咐他在服用西藥的同時不要看中醫服中藥。的確,中藥導致肝腎功能受損的個案是存在的,但這些個案往往源於醫生用藥不當或是患者擅自使用具有肝毒性或腎毒的中藥如何首烏等。實際上,中藥引致肝腎功能損害並不普遍,多數情況下服用中藥都是安全的,而且針對不同患者的具體情況恰當地辨証運用中藥,反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已經下降的肝功能或腎功能。

中醫對西醫的偏見相對少一點,但同樣也是存在的。有一些忠實的中醫擁護者認為西醫西藥只能治標不治本,並且會誇大西藥的副作用,堅持所有的疾病都應該用中醫中藥治療。實際上,西醫有其優勢,手術治療、抗生素、類固醇等等雖有其弊端,但也常常能夠力挽狂瀾拯救患者於危急之間。正是因為對中醫的執念,我有一師兄在自己出現嚴重感染時都沒採用抗生素而堅持中藥治療,最終因敗血症而去世。我曾有一患者,初步發現乳腺癌當時尚有機會做手術,但她作為一個虔誠的自然療法信奉者,堅持找其他中醫進行抗腫瘤治療,在治療一段時間後最終因腫瘤擴散而去世。如果他們能摒棄對西醫的偏見,在關鍵時刻采用西醫西藥,也許結局會不一樣。我自己也曾經有段時間比較偏執排斥西醫西藥,但後來在臨証中漸漸明白,其實醫生的唯一目的就是治病救人,治療時只需權衡利弊哪個方法好用哪個,或者是取長補短中西合壁亦無不可。

還有一種偏見,是受地域和文化的影響,比如香港就有部分醫生對內地的檢查與治療有偏見。不可否認,內地醫療確實存在有時過度檢查與過度治療的弊病,但某些檢查結果確實很有參考價值。近年來內地在經濟發展的同時,醫療水準也不斷提高,內地不少醫院配備的檢查儀器都相當先進。儀器檢查,除了該項檢查本身存在的誤差外,各種數據與影像可以說是客觀的資料,因此按理同一份檢查報告應該適用於不同的國家地區。但在香港,我曾聽不同的患者說起,當他拿著在內地做的檢查報告想給醫生看,卻被醫生以看不懂(中文)報告為由拒絕,要求患者重做檢查。如果是過了一段時間患者病情有變要求患者重新檢查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連剛做的檢查報告看都不看那就可能是地域的偏見在作祟了。隨著大灣區的建設發展,港人北上的潮流,港人在內地進行醫療檢查的情況必然日益增多,希望香港醫生可以摒除傲慢與偏見,接納內地的醫療檢查及治療方案。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