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紋暴露年齡 填充劑還是射頻好?|麥凱婷醫生

隨著年齡增長,頸部皮膚往往成為暴露年齡的「關鍵部位」。由於頸部皮膚薄、皮脂腺少,加上日常活動頻繁,容易因膠原蛋白流失和重力影響形成橫向頸紋(俗稱「項鍊紋」)和垂直狀的「火雞紋」。現時市面上針對頸紋的主流療程主要包括填充劑注射和射頻技術,兩者各有優劣。

填充劑療程:立即見效但存潛在風險

填充劑(通常為透明質酸)通過注射至真皮層或皮下組織,填補凹陷皺紋並刺激膠原蛋白再生,從而改善頸部紋路。好處是注射後立即可見頸紋淡化,尤其適合中至重度靜態紋路。而且醫生可根據紋路深度和分布進行個性化注射,例如某一條頸紋特別深,可以針對性地填充。它的另一好處是可以配合肉毒桿菌素放鬆頸部肌肉,減少動態紋形成。

當然,填充劑也有它的壞處,例如填充劑若分布不均可能觸摸到顆粒感,或因代謝不均形成結節;而且頸部活動頻繁,填充劑代謝速度較快,填充劑通常只可維持6-12個月,需反復注射。而如果鬆弛非常嚴重的話,單純填充可能顯得不自然。

射頻療程:漸進式緊緻但需多次治療

射頻(RF)通過熱能刺激真皮層膠原蛋白收縮與重生,達到緊緻皮膚、淡化紋路的效果。常見技術包括單極射頻和雙極射頻。它的好處是安全性較高,一般無創或微創操作,避免注射相關的血管風險。而且不僅淡化紋路,還能提升皮膚緊緻度和彈性。持久性亦較長,視乎儀器及個人體質,單次療程效果可維持1-2年。

不過它的壞處是起效比較久,需要2-3個月等待膠原蛋白生長,而且需要多次治療(一般3-6次)才可以獲得理想效果。而且對於深層紋路的改善有效,比較適合初期的鬆垂。

如何選擇?

由於兩種方式都各有優劣,因此選擇方面可以遵從以下原則:

•    輕至中度頸紋+皮膚鬆弛:建議首選射頻療程,整體改善皮膚質素。

•    深度靜態紋為主:可考慮填充劑優先,或結合射頻進行綜合治療。

•    高風險族群(如易留疤痕體質、凝血功能異常者):更適合射頻等無創方案。

•    預算與時間考量:若追求立即效果且預算有限,可選擇填充劑;若注重長期效益且能接受漸進式改變,則射頻更佳。

頸部年輕化療程需綜合評估皮膚狀況、風險承受力及預期效果。填充劑與射頻並非對立選擇,現代醫美更傾向結合兩者優勢(如先以射頻緊緻再針對深紋填充),以達到自然且持久的效果。無論選擇何種方案,務必由醫生操作,並術後遵循護理指引,才能安全有效地告別「年輪頸」。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