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疾保險與醫療保險是否二擇其一便可?

常聽到有客戶講,我有一份醫療保險,為什麼還需要危疾保險?對於行外人來說,這些產品內容常帶有專有名詞而且複雜難明,以為兩者產品性質亦類似,大致上也是為受保人提供健康保障;危疾保險是當患病後能以疾病種類及程度大小而獲得相應賠償,因此很多人誤以為兩者只需二擇其一便能為自己健康帶來安心保障,但其實兩者的保障功能、賠償及保費方式也大相徑庭。 

首先,醫療保險是一種因疾病及傷患而引致的醫療開支提供保障,例如住院保障等。只要病人符合醫療所需,保險公司便會根據保單條款以實報實銷形式進行理賠,賠償金用作抵消醫療費用開支。而危疾保險則主要保障危疾,只要病人患上指定嚴重疾病或手術,便可得到一筆過保額現金賠償,以保障病人因患病其間的收入損失,確保其生活質素不受太大影響。

看到這裏,很多人或會認為:「只要我有一份較全面的醫療保險,就能覆蓋所有開支吧。」但大家有沒有想過如果不幸中風或患上癌症心臟病等嚴重疾病時,即使擁有最全面的醫療保障,病人在患病期間要專心養病,根本無力工作,頓時失去收入來源;又或假如上有高堂,下有子女,加上供樓及日常生活開支,也是一筆龐大開支。此時,病人更需要一個收入安全網,而充當這個角色的便是危疾保險。 

覆蓋住院開支及患病期間日常生活開支的醫療保險和危疾保險,就如保障健康的兩大支柱,而因應兩者的功能不同,其賠償方式也有不同。醫保主要是應付住院開支,只要符合醫療所需及保單內的住院項目,不論疾病種類,程度大小,也能按保單的賠償金額上限内實報實銷;至於充當生活安全網的危疾保險,則較為簡單,當病人確診保單上指定的嚴重疾病或手術,就可獲得一筆過保額現金賠償,令病人可更靈活應付日常開支。坊間有些危疾保障更兼具儲蓄成份保額,而且均衡保費及限期繳款,正所謂需要時用來醫病,健康時也可累積財富。 

正如筆者早前在本欄提到,現時各大保險公司推出的「高端醫療保」的賠償限額達七至八位數,以目前的醫療通脹水平,尚可足夠覆蓋大多數嚴重疾病的醫療費用。但到底應如何判斷危疾保險的保額是否足夠?筆者可以分享一個簡單的計算方法,首先投保人可先參考患上嚴重疾病時需要的治療時間。假設需要三年,危疾保險投保額可相等或高於年薪的三倍作爲考量起點。 

此外, 亦有另一計算方法,就是計算預期患病年期,投保人所承擔的家庭開支,以及因應患病所需的額外日常開支,例如供樓費用、生活開支、聘請看護、購買補品等,當然最後還需視乎投保人的承擔能力而最終決定所須投保額。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