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肉骨茶說起:夏天竟是補身的好時候?|倪詠梅中醫師

診所附近開了一家肉骨茶店,本身是肉骨茶的愛好者,當然要去捧場。初吃時湯頭不會太重川芎味,十分順口,配料也多,還心想難得遇上好店。可是一出門口5分鐘,已經口渴得要命。看來鮮甜只是味精的掩眼法,要好吃還是自己煮吧!

第一次接觸肉骨茶是十多廿年前首次去星馬泰團,當時導遊介紹的時候還心想開什麼玩笑,天天三十多度熱到人也化掉了,還要飲熱熱的肉骨頭湯,而且還是黑黑的有很重的藥材味!但是團餐嘛,而且是景點之一,不吃白不吃,當然還是勉為其難地試飲了。誰知道當年還是中學生的我竟然覺得十分好飲,也沒有飲完之後生痱滋、出暗瘡等燥熱情況。當時已經覺得十分稀奇﹖為什麼在香港我吃一點點熱氣的東西如薯片都會上火,可是到這麼熱的地方,飲這麼多燥熱藥材煲的湯卻沒有問題﹖

肉骨茶用的湯料都是燥熱的,常見有川芎、當歸、黨參、桂皮、胡椒等。有的版本煲的時候要下整個蒜頭。為什麼當地人會發現熱天吃這個不會燥,而且還補身呢﹖之後我讀中醫的時候,才發現原來氣候炎熱的人反而要補,而且夏天更是補身的好時機!

當年有一位老師說,陰陽為一身主宰。氣候炎熱的地方,地氣蒸騰得快,人體陽氣無處潛藏,反而會較為瘦小,更需要補陽氣。反而氣候寒冷的北方,地氣蒸騰慢,陽氣不會過泄,人反而長得高大,陽氣也足,較為耐寒。傳說肉骨茶是20世紀初到南洋工作的苦力為補身所發明,看來也有一定依據。

炎熱地方的人不一定陽氣足,更有可能因為汗出太多而傷津耗氣,慢慢變成陽虛體質。其實香港也是類似,雖然天氣極度炎熱,可是很多人工作、生活永遠都在冷氣間,一滴汗也不願出,更不願曬太陽,又常常吃生冷,慢慢就會變成陽虛體質,總是經痛、筋骨痛、鼻敏感、咳嗽反覆不斷、不孕等等。

為什麼反而要在夏天補,而不是冬天補呢﹖中醫有句說話:「春夏養陽,秋冬養陰」。說的是春夏要養陽氣,秋冬要滋陰。原因是借天地之氣來補身。例如春夏時節氣溫較高,陽氣較旺,陽虛的人就可以在這個日子做三伏天灸、飲補湯來補身,借助天氣來加強溫陽的功效。秋冬是氣溫較低的季節,屬陰。如果本身陰虛的人士,可以在這種季節多吃滋陰食物如花膠、特製的膏方等等養陰,令吸收力較好,加上因為天氣冷,陰液也較不易耗散。

所以補身的確是一個大學問,牽涉到季節、體質,甚至所處的地理位置。自覺虛的人士可先找醫師把脈評估一下自己屬於陰虛還是陽虛,再作出相應調理及藥膳建議。

如果想做三伏天灸的人士也要注意,今年的三伏天灸由7月21- 8月19日。如果想改善體質需要及早準備時間。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