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高血脂人士,要避免哪些零食?|徐大基中醫師

高血壓、高血脂人士在選擇零食時需特別留意成分,避免攝入過多鹽、糖、飽和脂肪及反式脂肪等。

一.高鹽零食:加劇血壓負擔

高鹽飲食會導致體內水分滯留,增加血管壓力,進而升高血壓。以下零食需嚴格控制:

  • 加工肉類零食

如香腸、臘肉、肉脯、鹹魚、肉乾(尤其是醬油味、香辣味),其製作過程中常添加大量鹽及防腐劑。

  • 堅果類(鹽焗、調味款)

鹽焗花生、鹹味開心果、奶油味瓜子等,鹽分及調味料易導致鈉攝入超標。

  • 膨化食品 

洋芋片、蝦條、玉米片等,不僅含高鹽,還可能含反式脂肪。

  • 即食海鮮 / 豆製品

如鹹魚仔、魚皮、滷豆乾、鹹蛋等,鈉含量通常較高。

二.高糖零食:誘發代謝異常,影響血脂

高糖飲食會促進身體合成甘油三酯,導致血脂升高,還可能誘發胰島素抵抗。需避免:

  • 精緻甜點

蛋糕、西點、馬卡龍、甜甜圈等,含大量精製糖、反式脂肪(如植物奶油)及熱量。

  • 糖果與巧克力

水果糖、奶糖、夾心巧克力、代可可脂巧克力等,糖分及飽和脂肪含量高。

  • 蜜餞與果乾(非天然款)

如話梅、杏脯、蜜棗等,加工過程中添加大量糖及防腐劑;部分果乾(如葡萄乾)雖天然,但糖分濃縮,需控制份量。

  • 含糖飲料製成的零食

如可樂糖、果汁軟糖等,隱形糖分極高。

三.高脂肪零食:直接升高血脂

尤其是含飽和脂肪(如動物性脂肪)及反式脂肪(如加工油脂)的零食,會顯著增加低密度脂蛋白(壞膽固醇),加重高血脂:

  • 油炸類零食

炸雞塊、炸薯條、油條、麻花等,高溫油炸後油脂含量極高,且可能產生反式脂肪。

  • 酥皮類食品

蛋撻、酥餅、月餅(尤其是鹹蛋黃口味)、千層酥等,製作時常添加黃油、起酥油,含大量飽和脂肪及反式脂肪。

  • 奶油 / 芝士類零食

奶油蛋糕、芝士棒、奶油瓜子、某些口味的堅果醬(如含添加油的花生醬)。

  • 動物性油脂製品

如豬肉脯、肉鬆(部分含豬油)、魚鬆等,飽和脂肪含量較高。

四.其他需注意的隱形陷阱

  • 速食湯與調味包

如雞精、濃湯寶、泡麵調味包,含高鹽、高味精(鈉)及人工添加劑。

  • 部分穀物棒 / 能量棒

標榜「健康」的產品可能含大量糖漿、精製碳水及反式脂肪,需仔細閱讀成分表。

  • 含酒精零食

如酒心巧克力、醉蝦、醉蟹等,酒精會影響血脂代謝,並可能升高血壓。

健康替代建議

如需吃零食,可選擇低鹽、低糖、高纖維的選項,例如:

  • 原味堅果(適量,如每日 10-15 克杏仁、核桃);
  • 新鮮水果(如蘋果、奇異果、莓類);
  • 無糖無鹽烤海帶、烤蔬菜片;
  • 低脂乳酪、水煮蛋、毛豆(煮熟後不加調味料);
  • 燕麥餅乾(無糖少油款)、蒟蒻果凍(選擇低糖配方)。

關鍵提醒

  • 購買包裝食品時,務必閱讀營養標示,避免「高鈉」(每 100 克含鈉>600 毫克)、「高糖」(每 100 克含糖>22.5 克)、「高反式脂肪」(成分表含「氫化植物油」「植脂末」「起酥油」等)的產品。
  • 儘量選擇天然、少加工的食物,並控制零食總熱量,避免影響正餐攝入平衡。

透過謹慎選擇零食,可幫助穩定血壓與血脂,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