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人高血壓:容易被忽視的疾病狀態|徐大基中醫師

高血壓似乎總是與肥胖人群緊密相連,很多人認為只要保持苗條身材,就能遠離高血壓的威脅。然而,事實並非如此,瘦人同樣有可能被高血壓纏上,並且瘦人高血壓在發病機制、臨床表現、併發症以及治療方式等多個方面,都有着與常見高血壓不同的顯著特徵。

發病機制:生理機能的獨特變化

腎素 - 血管緊張素 - 醛固酮系統(RAAS)的異常激活,在瘦人高血壓的發病進程中扮演着關鍵角色。遺傳因素與腎臟血流動力學的改變,會使瘦人的 RAAS 系統更容易處於活躍狀態。大量生成的血管緊張素 Ⅱ,就像給血管套上了一層緊繃的枷鎖,迫使血管強烈收縮,血壓隨之升高。與此同時,醛固酮分泌增加,導致體內水鈉瀦留,進一步加劇了血壓的上升。

瘦人的血管壁相對較薄,長期承受高血壓的衝擊,使得小動脈硬化現象更為普遍。隨着小動脈內徑逐漸變窄,血管阻力持續增大,血壓不斷攀升,形成惡性循環。

精神壓力、焦慮等不良情緒,會引發瘦人交感神經的異常興奮。由於瘦人身體內脂肪含量較低,對交感神經興奮的調節能力較弱,一旦交感神經興奮起來,血壓便會迅速升高,且波動幅度較大。

臨床表現:隱匿的症狀與特殊體徵

瘦人往往自認為身體狀況良好,對高血壓相關症狀不夠重視。許多瘦人高血壓患者在疾病早期並沒有明顯的頭痛、頭暈、心悸等典型症狀,這就如同埋下了一顆隱藏的定時炸彈,在悄無聲息中威脅着健康。不少患者直到體檢或因其他疾病就醫時,才驚訝地發現自己的血壓早已超標。

瘦人高血壓還有一個顯著特徵,即脈壓較大。心臟收縮時,由於小動脈硬化導致血管彈性減退,血液對血管壁的壓力增大,收縮壓顯著升高;而在心臟舒張時,血管彈性回縮能力減弱,舒張壓升高並不明顯,從而導致收縮壓與舒張壓之間的差值增大。

併發症:悄然降臨的健康危機

瘦人一旦患上高血壓,由於其血管壁相對薄弱,在高血壓的持續衝擊下,血管內皮極易受損,這就為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創造了條件。而動脈粥樣硬化又是冠心病、腦梗死、腦出血等心腦血管疾病的重要誘因,極大地增加了患病風險。

小動脈硬化還會導致腎臟供血不足,腎小球濾過率下降,腎功能逐漸受損。瘦人高血壓患者可能較早出現微量蛋白尿等腎臟損害跡象,如果不及時加以控制,病情將逐步惡化,最終可能發展為腎衰竭。

中醫視角:整體辨治

在中醫理論中,瘦人高血壓常與陰虛陽亢、肝腎不足有關。瘦人多陰虛,陰液無法制約陽氣,陽氣上擾清竅,引發頭痛、頭暈。肝腎同源,肝腎不足易致肝陽上亢,血壓升高。此外,情志不舒也會影響血壓,長期焦慮、抑鬱會使氣機失調,血壓波動。中醫依據證型用藥,陰虛陽亢型常用天麻鉤藤飲加減,平肝潛陽;肝腎不足者用六味地黃丸加味,滋補肝腎。

瘦人也要注重生活方式,增加鍛煉、規律作息、釋放壓力、保持良好心態,飲食上減少鈉鹽、多吃含鉀食物和蔬菜水果。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