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人高血压:容易被忽视的疾病状态|徐大基中医师

高血压似乎总是与肥胖人群紧密相连,很多人认为只要保持苗条身材,就能远离高血压的威胁。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瘦人同样有可能被高血压缠上,并且瘦人高血压在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并发症以及治疗方式等多个方面,都有着与常见高血压不同的显著特征。
发病机制:生理机能的独特变化
肾素 - 血管紧张素 - 醛固酮系统(RAAS)的异常激活,在瘦人高血压的发病进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遗传因素与肾脏血流动力学的改变,会使瘦人的 RAAS 系统更容易处于活跃状态。大量生成的血管紧张素 Ⅱ,就像给血管套上了一层紧绷的枷锁,迫使血管强烈收缩,血压随之升高。与此同时,醛固酮分泌增加,导致体内水钠潴留,进一步加剧了血压的上升。
瘦人的血管壁相对较薄,长期承受高血压的冲击,使得小动脉硬化现象更为普遍。随着小动脉内径逐渐变窄,血管阻力持续增大,血压不断攀升,形成恶性循环。
精神压力、焦虑等不良情绪,会引发瘦人交感神经的异常兴奋。由于瘦人身体内脂肪含量较低,对交感神经兴奋的调节能力较弱,一旦交感神经兴奋起来,血压便会迅速升高,且波动幅度较大。
临床表现:隐匿的症状与特殊体征
瘦人往往自认为身体状况良好,对高血压相关症状不够重视。许多瘦人高血压患者在疾病早期并没有明显的头痛、头晕、心悸等典型症状,这就如同埋下了一颗隐藏的定时炸弹,在悄无声息中威胁着健康。不少患者直到体检或因其他疾病就医时,才惊讶地发现自己的血压早已超标。
瘦人高血压还有一个显著特征,即脉压较大。心脏收缩时,由于小动脉硬化导致血管弹性减退,血液对血管壁的压力增大,收缩压显著升高;而在心脏舒张时,血管弹性回缩能力减弱,舒张压升高并不明显,从而导致收缩压与舒张压之间的差值增大。
并发症:悄然降临的健康危机
瘦人一旦患上高血压,由于其血管壁相对薄弱,在高血压的持续冲击下,血管内皮极易受损,这就为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创造了条件。而动脉粥样硬化又是冠心病、脑梗死、脑出血等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诱因,极大地增加了患病风险。
小动脉硬化还会导致肾脏供血不足,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肾功能逐渐受损。瘦人高血压患者可能较早出现微量蛋白尿等肾脏损害迹象,如果不及时加以控制,病情将逐步恶化,最终可能发展为肾衰竭。
中医视角:整体辨治
在中医理论中,瘦人高血压常与阴虚阳亢、肝肾不足有关。瘦人多阴虚,阴液无法制约阳气,阳气上扰清窍,引发头痛、头晕。肝肾同源,肝肾不足易致肝阳上亢,血压升高。此外,情志不舒也会影响血压,长期焦虑、抑郁会使气机失调,血压波动。中医依据证型用药,阴虚阳亢型常用天麻钩藤饮加减,平肝潜阳;肝肾不足者用六味地黄丸加味,滋补肝肾。
瘦人也要注重生活方式,增加锻炼、规律作息、释放压力、保持良好心态,饮食上减少钠盐、多吃含钾食物和蔬菜水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