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高血脂人士,要避免哪些零食?|徐大基中医师

高血压、高血脂人士在选择零食时需特别留意成分,避免摄入过多盐、糖、饱和脂肪及反式脂肪等。
一.高盐零食:加剧血压负担
高盐饮食会导致体内水分滞留,增加血管压力,进而升高血压。以下零食需严格控制:
- 加工肉类零食
如香肠、腊肉、肉脯、咸鱼、肉干(尤其是酱油味、香辣味),其制作过程中常添加大量盐及防腐剂。
- 坚果类(盐焗、调味款)
盐焗花生、咸味开心果、奶油味瓜子等,盐分及调味料易导致钠摄入超标。
- 膨化食品
洋芋片、虾条、玉米片等,不仅含高盐,还可能含反式脂肪。
- 即食海鲜 / 豆制品
如咸鱼仔、鱼皮、卤豆干、咸蛋等,钠含量通常较高。
二.高糖零食:诱发代谢异常,影响血脂
高糖饮食会促进身体合成甘油三酯,导致血脂升高,还可能诱发胰岛素抵抗。需避免:
- 精致甜点
蛋糕、西点、马卡龙、甜甜圈等,含大量精制糖、反式脂肪(如植物奶油)及热量。
- 糖果与巧克力
水果糖、奶糖、夹心巧克力、代可可脂巧克力等,糖分及饱和脂肪含量高。
- 蜜饯与果干(非天然款)
如话梅、杏脯、蜜枣等,加工过程中添加大量糖及防腐剂;部分果干(如葡萄干)虽天然,但糖分浓缩,需控制份量。
- 含糖饮料制成的零食
如可乐糖、果汁软糖等,隐形糖分极高。
三.高脂肪零食:直接升高血脂
尤其是含饱和脂肪(如动物性脂肪)及反式脂肪(如加工油脂)的零食,会显著增加低密度脂蛋白(坏胆固醇),加重高血脂:
- 油炸类零食
炸鸡块、炸薯条、油条、麻花等,高温油炸后油脂含量极高,且可能产生反式脂肪。
- 酥皮类食品
蛋挞、酥饼、月饼(尤其是咸蛋黄口味)、千层酥等,制作时常添加黄油、起酥油,含大量饱和脂肪及反式脂肪。
- 奶油 / 芝士类零食
奶油蛋糕、芝士棒、奶油瓜子、某些口味的坚果酱(如含添加油的花生酱)。
- 动物性油脂制品
如猪肉脯、肉松(部分含猪油)、鱼松等,饱和脂肪含量较高。
四.其他需注意的隐形陷阱
- 速食汤与调味包
如鸡精、浓汤宝、泡面调味包,含高盐、高味精(钠)及人工添加剂。
- 部分谷物棒 / 能量棒
标榜「健康」的产品可能含大量糖浆、精制碳水及反式脂肪,需仔细阅读成分表。
- 含酒精零食
如酒心巧克力、醉虾、醉蟹等,酒精会影响血脂代谢,并可能升高血压。
健康替代建议
如需吃零食,可选择低盐、低糖、高纤维的选项,例如:
- 原味坚果(适量,如每日 10-15 克杏仁、核桃);
- 新鲜水果(如苹果、奇异果、莓类);
- 无糖无盐烤海带、烤蔬菜片;
- 低脂乳酪、水煮蛋、毛豆(煮熟后不加调味料);
- 燕麦饼干(无糖少油款)、蒟蒻果冻(选择低糖配方)。
关键提醒
- 购买包装食品时,务必阅读营养标示,避免「高钠」(每 100 克含钠>600 毫克)、「高糖」(每 100 克含糖>22.5 克)、「高反式脂肪」(成分表含「氢化植物油」「植脂末」「起酥油」等)的产品。
- 尽量选择天然、少加工的食物,并控制零食总热量,避免影响正餐摄入平衡。
透过谨慎选择零食,可帮助稳定血压与血脂,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