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治療|碘-131治療 防甲狀腺癌復發

甲狀腺癌是內分泌系統中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深入了解甲狀腺癌及其術後治療過程,有助於患者更好地認識自身病情,更有效管理自己的健康。

甲狀腺癌的流行病學

高分化甲狀腺癌主要分為兩類:乳頭狀腺瘤和濾泡狀腫瘤。根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數據,甲狀腺癌的發病率約佔所有癌症的3%,其十年存活率高達94%。高存活率源於患者對甲狀腺癌的警覺性提高,加上篩查方式的多樣化,使得早期診斷和治療更加有效,從而提高治癒率、降低死亡率。常見的甲狀腺癌檢查方式包括超聲波、CT和磁力共振掃描(MRI)、生物標誌物檢測等。

碘-131治療的原理與過程

手術結合碘131放射性輔助治療和甲狀腺激素替代治療是分化型甲狀腺癌的綜合治療手段。碘-131治療是甲狀腺癌術後常用的放射性輔助治療方法。與普通的體外照射放療不同,患者需口服放射性碘131溶液藥物。甲狀腺具有吸收碘的特質,同位素碘中的放射性能有效消滅手術後殘餘的「正常甲狀腺組織」或「惡性腫瘤」,達到治療及減低高分化甲狀腺腫瘤術後復發的風險。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碘131含有「輻射能量」,但由於甲狀腺組織具有高濃度攝取碘的能力,其他身體部位接觸的輻射劑量較小,因此碘131主要對甲狀腺及甲狀腺癌組織產生作用。

在進行碘131治療前,患者需停用甲狀腺激素藥物2-4周,進行低碘飲食,以確保身體能有效吸收放射性碘;治療當天,患者需在口服碘131前和服藥後禁食2小時,以保證碘131完全吸收;治療完成後,患者需住院觀察1~5天,待全身碘掃描檢查無明顯異常即可出院。  

治療後的護理措施

碘-131治療後,患者亦需嚴格遵守以下護理建議,以促進康復:

  • 飲食調整:禁服含碘藥物和海產品,減少甲狀腺細胞對碘的過度吸收。多飲水、多排尿,減輕腹腔和盆腔的輻射影響。
  • 副作用管理:常見的副作用包括口乾、喉嚨疼痛等,患者可以通過多飲水來緩解這些不適症狀。
  • 回家後短期內身體仍會存有微量輻射,避免長時間待在其他人身邊,以免他人受到不必要的輻射,尤其是嬰兒、小孩及孕婦。 
  • 長期監測:定期進行隨訪檢查,以及時了解是否有新的癌細胞復發或擴散的情況。

甲狀腺癌的早期篩查有助於患者及時控制病情,而碘-131治療則是預防復發的關鍵措施。在治療過程中,患者需積極與醫生配合,制定個人化的治療方案,以更有效地控制病情,並降低治療過程中的不適與風險。

撰文:希愈腫瘤中心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 戴燕萍

最Hit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