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高血壓病的整體治療|徐大基中醫師

隨着人口老齡化,老年高血壓人數急劇增加。一部分病人為從老年前期的高血壓演變而來,表現為收縮壓和舒張壓均升高。在老年高血壓中有半數以上是單純性收縮期高血壓,以收縮壓增高和脈壓增大為特點的一種特殊類型高血壓。
年齡是影響血壓的重要因素,老年人不僅血壓水平較中青年人高,而且容易發生血壓波動幅度和頻率的非生理性變化,稱為異常血壓波動,臨床上可表現為晝夜節律異常、體位性低血壓、晨峰血壓增高、餐後低血壓、白大衣高血壓和隱蔽性高血壓、隨訪間和季節間的血壓波動等。
異常血壓波動與心、腦、腎等靶器官結構和功能損害、心腦血管問題及死亡率密切相關,其對預後的影響獨立於血壓的絕對水平,有可能成為新的風險預測指標和潛在的治療重點。
老年人較中青年人更易發生異常血壓波動的原因
- 病理生理因素
老年人大動脈彈性下降和僵硬度增加、內皮功能障礙、壓力反射敏感性下降、自主神經功能失調、內分泌功能減退、腎臟排鈉和容量調節能力減弱。
- 並存疾患
一些老年人常見的疾病可造成血壓波動,如糖尿病、高脂血症、心腦血管病、神經系統疾病、腎病、澱粉樣變等。
- 不良狀態
貧血、血容量不足、營養不良、睡眠障礙、慢性疼痛、便秘、前列腺肥大、焦慮、抑鬱或情緒波動、手術前後期血壓波動等。
- 繼發性高血壓
動脈粥樣硬化導致的大中動脈狹窄、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症、睡眠窒息症和嗜鉻細胞瘤等。
- 藥物因素
降壓方案不合理、藥物相互作用或治療的依從性差等。
臨床症狀
- 收縮壓增高、脈壓增大
隨着患者年齡增加,導致腦中風等不良事件的發生率也相應增加,其中老年高血壓患者的脈壓與總病死率、心血管問題成正比。
- 血壓波動大、晝夜節律異常
患者多半會出現血壓“晨峰”情況,並出現餐後低血壓、體位性低血壓等。晝夜節律異常,表現為夜間血壓下降幅度大,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心、腦、腎等靶器官的損害。
正常人的血壓表現為夜低晝高型,多數學者認為正常人24小時血壓節律呈雙峰雙谷,即清晨覺醒和起床後明顯升高,八至十時達高峰;此後下降,在下午四至六時血壓再次升高;以後緩慢下降,直至淩晨二至三時至最低值,這對適應機體活動,保護心血管結構和功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這種節律隨着增齡逐漸弱化。老年人或未治療的高血壓患者容易發生血壓晝夜節律異常,常伴有夜間血壓升高。老年人血壓晝夜節律異常的發生率高,這與老年動脈硬化、血管壁僵硬度增加和血壓調節中樞功能減退有關,導致心、腦、腎等靶器官損害的危險增加。
- 體位性低血壓、餐後低血壓的情況增多,情形也較嚴重
晨峰血壓增高。清晨時人體由睡眠狀態轉為清醒狀態並開始活動,血壓從相對較低水平迅速上升至較高水平,稱為“血壓晨峰”,是正常的生理現象。但如果晨峰血壓過高,則可導致不良預後。晨峰血壓增高的長者,引發心腦血管疾病和全因死亡率均顯著增加。
治療
西醫治療
儘管老年人異常血壓波動難以完全避免,通過適當的方法,仍可以減少發生率,降低其危害。老年人降壓治療應當遵循個體化原則,平穩、緩慢,藥物的起始劑量要小,按患者情況逐漸增加,同時需考慮老年人易出現的不良反應,特別是體位性低血壓。藥物應當選擇作用持續24小時的長效製劑,每日服藥一次,依從性較佳。
老年高血壓降壓的目的在於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血管併發症及發生死亡的危險。
糾正不良生活方式和不利於身心健康的行為及習慣
1.改善生活方式
- 調整膳食結構
吃多種新鮮蔬菜、水果、魚類、豆製品、粗糧、脫脂奶及其他富含鉀、鈣、膳食纖維、多不飽和脂肪酸的食物,及低脂飲食。
- 低鹽飲食
減少食鹽,日攝入應少於6克。
- 戒酒
有高血壓且服藥治療者均應戒酒。
- 戒煙
戒煙及避免吸入二手煙。
- 作息規律
有規律生活,適寒溫,慎起居,勿過遲睡,亦不過早起床。
2.合理運動
可根據個人愛好和身體狀況選擇適合並容易堅持的運動。
3.心理健康
保持心境健康,減少情緒波動。
4.避免環境因素或氣候改變影響血壓
秋冬季及時多穿衣物,避免室溫過低;夏天避免冷氣太強,室內溫度太低。
去除影響血壓波動的誘因
- 糾正貧血、血容量不足、營養不良、慢性疼痛、便秘、長期焦慮、抑鬱或失眠等不良狀態。
- 衰弱的老年人留意使用降壓藥、鎮靜劑、抗腎上腺素藥物及血管擴張劑,所引起的血壓波動。
- 減少心血管病的危險因素,包括高脂血症、血糖升高、超重和肥胖、代謝綜合症等,應按照循序漸進的原則,避免藥物不良反應。例如:避免血糖控制過低或體重下降過快等。
- 治療並存疾患,包括心腦血管病、呼吸系統疾病、神經系統疾病、腎病、內分泌疾病、前列腺肥大等。
中醫治療
《素問·至真要大論》云:“諸風掉眩,皆屬於肝”,《靈樞·海論》曰:“髓海不足,則腦轉耳鳴,脛酸眩冒”。老年人臟腑不足氣血虧虛,又瘀血明顯。因此,老年人高血壓的病機多與肝、腎功能失調、瘀血阻絡密切相關。辨證施治原則仍是老年高血壓患者的主要治療方式。對血壓易變異者進行中醫辨證治療時,多強調滋腎養血。
循證調護
1.注意患者姿勢
在高血壓的治療中患者需要保證有充足的休息時間,儘量不要大幅度進行體位變換,下床活動、如廁時要特別小心,不可保持蹲的姿勢太久,淋浴時不要將水溫調得太高,淋浴時間不宜太長。
2.情志護理
從中醫辨證施治原則來講,疾病的發展發生與人的情志因素關係密切,因此養成積極主動的樂觀心態,對自己的精神壓力進行調節緩解,改善焦慮不安的心情,並根據自己的文化質素和喜好,培養興趣,以愉快的心情將高血壓疾病帶來的思想顧慮消除。保持心理平衡,對生活充滿信心和樂觀。老年人應該保持愉快平常的心境,不要大喜大悲,過分激動。
3.飲食護理
避免食用肥甘厚味食品。可參考臨床證型選擇食物,如:燥熱體質者可選蓮子、藕、芹菜、蘋果、梨、雪耳、百合等可生津液除煩食物;對於痰濕體質者,應當採取少食多餐制,多攝入容易消化的清淡食物,如白蘿蔔、薏米、紅小豆等理氣化痰的食物。
4.適當運動
養成良好的作息規律,注意勞逸結合。久坐、缺少運動鍛煉早已被列入高血壓發生的高危因素,合理運動已被證明有明確的降壓作用。如運動強度大,時間要相對短些;如果強度小,運動時間要相對長。運動量的增加可以有效降低血壓。
5.戒煙戒酒
吸煙對人有百害而無一利,還可引起肺癌等疾病,應及時戒煙。身體健康者少量飲酒有益健康,但對於高血壓患者,尤其是正在服藥者,應戒酒。有的長者認為所剩時日無多,因此不願意戒煙戒酒,這想法顯然是錯誤的。
疾病對壽命有影響,但不是唯一的因素,許多百歲長壽者都不是沒有病,而是雖有病但都很好控制,與病共存爾。
以上資料摘自作者徐大基教授編寫的《高血壓治療與中醫調養》一書,此處有刪減,供有興趣的朋友參考,詳情請諮詢註冊中醫師為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