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視兒童及青少年時期高血壓病的防治|徐大基中醫師

隨着生活方式的改變,肥胖在兒童青少年中越來越普遍,兒童高血壓患病率也逐漸升高。青少年高血壓的發病機制較為複雜,與多種因素有關,如鈉鹽攝入水平、肥胖、運動量不足、精神緊張、遺傳因素、睡眠質量、社會及家庭經濟狀況等。

兒童青少年高血壓的危險因素,一般分為可改變和不可改變兩種。其中可改變的危險因素包括超重、飲食習慣、鹽攝入量、久坐的生活方式、睡眠不足和吸煙等。不可改變的危險因素包括種族、性別、遺傳背景、低出生體重、早產等。

兒童高血壓的危險因素

  • 遺傳因子

有家族史的兒童收縮壓和舒張壓明顯增高,高血壓檢出率也明顯增高。有早發高血壓家族史者的收縮壓和舒張壓更高,其高血壓的檢出率也更高。

  • 飲食習慣

不當飲食習慣。應減少鹽的攝取、避免甜食和過量飲食,避免高脂油炸食物及應多進食蔬菜水果。

  • 睡眠不足

睡眠時間≤8小時的兒童,肥胖發病率顯著高於睡眠時間為8~10小時或≥10小時的兒童。兒童睡眠時間不足會導致兒童肥胖率升高,而兒童肥胖與高血壓密切相關。

  • 性格及心理因素

高血壓為心身疾病,生活環境、性格、心理狀態、品行問題等因素與血壓密切相關,具有時間焦慮感、時間緊迫性、充滿敵意性格的青少年出現高血壓的風險顯著升高。

  • 妊娠期高血壓

女性生產時妊高症是青少年期血壓升高的重要危險因素。

  • 低出生體質量及早產

不論是兒童期還是成年期,女性收縮壓與出生體質量呈負相關關係,即出生體質量越低,收縮壓越高,且低出生體質量增加兒童期和成年期女性患高血壓的風險。

  • 肥胖

與兒童高血壓密切相關。

  • 高尿酸血症

高尿酸血症是高血壓的獨立危險因素。

臨床症狀

兒童青少年高血壓好發於有高血壓家族史、肥胖、性情急躁者,通常收縮壓高而舒張壓不高,收縮壓通常可達140-150mmHg,舒張壓則通常不超過85-90mmHg。平時症狀並不明顯,只在過度疲勞或劇烈運動後才感到一些不適,如頭暈、頭脹、胸悶等。因症狀不明顯,常被忽視。

部分兒童青少年高血壓發生原因與青春期神經內分泌劇烈變化,心臟發育加快,血管跟不上心臟的發育有關,過了青春期,有些患者的血壓可能逐漸恢復到正常水平,但如不改善生活方式,高血壓可一直延續到成年。

青少年高血壓症狀常常並不典型,大多在健康檢查時發現。

治療

西醫治療

兒童高血壓首先是病因治療,並着重生活方式的改善。是否進行藥物治療取決於諸多因素,比如高血壓的臨床症狀、血壓水平、靶器官損害、對非藥物治療的反應,以及併發症或合併症情況。

兒童高血壓的治療措施

1.病因治療

兒童繼發性高血壓應針對病因治療。

2.改善生活方式

高血壓兒童應首先改善生活方式並努力不懈,包括:

  • 肥胖兒童應控制體重。
  • 增加有氧和抗阻力運動。
  • 調整膳食結構及品種要多樣化,控制總能量及脂肪供能比。控制膳食鹽和含糖飲料攝入,養成健康飲食習慣。
  • 避免持續性精神緊張狀態。
  • 保證足夠睡眠時間等

3.藥物治療

多數患者改善生活方式後,其血壓可達到控制標準。

如果改善生活方式6個月後血壓仍未達標,參考高血壓合併下述任何一種及多種情況,則需採用藥物治療:

  • 出現高血壓的臨床症狀。
  • 合併糖尿病。
  • 出現靶器官損害。
  • 繼發性高血壓。

兒童高血壓的藥物治療原則是從小劑量、單一用藥開始,同時因人而異,視療效和血壓水平變化調整治療方案和治療時限,必要時聯合用藥。

中醫治療

青少年高血壓多見於實證,當今社會生活節奏快,青少年受到學習壓力和人際交往等因素影響,心理波動較大,精神高度緊張,容易憤怒、焦慮,情緒易激動;或長時間從事腦力勞動和精神高度緊張者。如若肝鬱克脾,致使脾失健運,內生痰濁;如過食肥甘厚味,導致超重和肥胖,亦致痰濁內生,壅塞脈道;或痰瘀互結而擁塞脈道,均可導致高血壓。

青少年高血壓的辨證分型與成人相比有自身特點,如肝火亢盛證、痰濕壅盛證等證型多見,而肝腎陰虛證、血瘀、陰陽兩虛證等相對少些。臨床可根據具體情況,並充分考慮青少年這一群體的特殊性,根據臨床表現辨證論治。

循證調護

1.合理飲食

肥胖已經成為青少年高血壓的一個重要且獨立的危險因素,而過量飲食、缺乏運動是引致肥胖最為重要的原因。因此在合理控制飲食時,除了限制高鈉攝入量、甜品等,也要控制飲食的總量。

2.作息習慣

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和避免吸煙也是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的重要策略。

在防治兒童高血壓方面,調整生活方式的做法往往半途而廢,其主要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個主要因素是患者的依從性較差,家長對疾病的認識不足,大多數要等到高血壓進展到比較嚴重的階段,才會加以重視。但到了這個階段,單純的生活方式調整往往已不足以對血壓進行有效控制,而必須配合藥物治療。

3.強化運動

任何類型的運動,無論是有氧訓練、抗阻訓練,還是聯合訓練,對降低血壓均是有益的。傳統運動,如八段錦、太極拳等屬於中小強度的有氧運動,長期練習可加速血液循環,降低外周循環阻力,提高血管狀態,從而降低發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險。但青少年願意習此運動者不多。

運動強度與血壓降低密切相關。在願意並能夠承受劇烈運動的中青年高血壓患者中,體力活動水平越高,血壓越低,而且對靜息期血壓水平較高的患者,降壓效果更明顯。

因此,建議青少年高血壓患者實施高強度間歇訓練。高強度間歇訓練是指在短時間內交替進行高強度運動與緩解期或低強度運動。

以上資料摘自作者徐大基教授編寫的《高血壓治療與中醫調養》一書,此處有刪減,供有興趣的朋友參考,詳情請諮詢註冊中醫師為宜。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