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病|憂思傷脾、鬱怒傷肝 情緒致病的中醫治療
前文提到,中醫認為,不良情緒是各種疾病出現的一個主要原因。人之七情,即喜、怒、憂、思、悲、恐、驚,若出現過極的情況,會直接影響相應的臟腑,產生疾病。

憂思傷脾
中醫學說有云:「憂思傷脾」。現代人工作繁重,往往在工餘時間仍需惦量公事,長期間勞心傷神。即使是家庭主婦,也可能需要為子女的學業憂心。所以,思慮勞神太過,耗傷心脾的情況十分常見。脾統血,是氣血生化之源。若因思慮過度,影響脾之統血功能,可致心脾血虛,出現頭暈目眩、倦怠乏力、眠差夢多等等的症狀。

中醫的治療方法可以滋養心脾,運用健脾養血的藥物,例如黨參、蓮子等等,通過增強脾胃運化功能,增強氣血的生化,達致治療目的。
肝氣鬱結
此外,經常傷神勞心的人,也容易有緊張的情緒。經常情緒緊張,或所願不遂,易致情緒抑鬱。這樣會導致氣滯不通,從而引致肝氣鬱結。肝是一個主宰氣血通調的臟腑,肝氣舒達,則氣血通調,反之,肝氣鬱結,則容易引致氣滯血瘀。故此,肝氣鬱結可以引起多種症狀,例如各種痛症、女性月經不調、腸胃不適,甚至久而久之,會引致腫瘤的發生。

這種情況,中醫師會運用疏肝理氣的方法,處理輕微的肝氣鬱結。病患者亦可以在中醫師的指導下,飲用適當的花茶,幫助舒緩情緒。
鬱怒傷肝
除了思慮、鬱結之外,最常見的不良情緒刺激就是憤怒了。中醫認為,「鬱怒傷肝」,怒傷肝的概念在民間也廣為流傳。發怒會使肝火亢盛,反過來說,平素體質屬於肝火旺盛的人,也容易因小事而發怒,造成惡性循環。肝火太旺,容易出現一些類似上火的症狀,諸如口舌生瘡、皮膚病、頭痛目脹、失眠多夢、心情煩躁等等,病久更可能導致血壓上升、中風等等危險情況。

中醫治療固然可以舒緩上述情況,但所謂「上工治未病」,若然可以減少不良情緒的刺激,就可免卻許多針藥之苦了。所以,保持情緒健康,才是對抗疾病的上上之策。
最Hit
TVB富貴人妻自爆做「收縮陰部」手術:未生前已好想做 馬主老公聘兩專員全天候照顧愛妻
2025-11-21 13:00 HKT
將軍澳酒樓開業不足一年突結業!上手連鎖酒家同樣敗走 網民分析2大執笠原因
2025-11-21 13:22 HKT
中電電費優惠2026| 9大電費資助 長者半價!派$100消費券+$1000津貼 即睇申請資格/方法
2025-11-21 10:56 HKT
港3人家庭排公屋2年成功上樓!1原因獲派屯門屋邨「好感恩」 網民羨慕:已申請13年乜都無……
2025-11-21 15:08 HKT
天王自揭患病拒服藥 2年前已立遺囑不想打攪病母 罕揭曾想娶經理人當兩孩爸
2025-11-21 15:00 HK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