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病|忧思伤脾、郁怒伤肝 情绪致病的中医治疗

前文提到,中医认为,不良情绪是各种疾病出现的一个主要原因。人之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若出现过极的情况,会直接影响相应的脏腑,产生疾病。

忧思伤脾

中医学说有云:「忧思伤脾」。现代人工作繁重,往往在工余时间仍需惦量公事,长期间劳心伤神。即使是家庭主妇,也可能需要为子女的学业忧心。所以,思虑劳神太过,耗伤心脾的情况十分常见。脾统血,是气血生化之源。若因思虑过度,影响脾之统血功能,可致心脾血虚,出现头晕目眩、倦怠乏力、眠差梦多等等的症状。

中医的治疗方法可以滋养心脾,运用健脾养血的药物,例如党参、莲子等等,通过增强脾胃运化功能,增强气血的生化,达致治疗目的。

肝气郁结

此外,经常伤神劳心的人,也容易有紧张的情绪。经常情绪紧张,或所愿不遂,易致情绪抑郁。这样会导致气滞不通,从而引致肝气郁结。肝是一个主宰气血通调的脏腑,肝气舒达,则气血通调,反之,肝气郁结,则容易引致气滞血瘀。故此,肝气郁结可以引起多种症状,例如各种痛症、女性月经不调、肠胃不适,甚至久而久之,会引致肿瘤的发生。

这种情况,中医师会运用疏肝理气的方法,处理轻微的肝气郁结。病患者亦可以在中医师的指导下,饮用适当的花茶,帮助舒缓情绪。

郁怒伤肝

除了思虑、郁结之外,最常见的不良情绪刺激就是愤怒了。中医认为,「郁怒伤肝」,怒伤肝的概念在民间也广为流传。发怒会使肝火亢盛,反过来说,平素体质属于肝火旺盛的人,也容易因小事而发怒,造成恶性循环。肝火太旺,容易出现一些类似上火的症状,诸如口舌生疮、皮肤病、头痛目胀、失眠多梦、心情烦躁等等,病久更可能导致血压上升、中风等等危险情况。

中医治疗固然可以舒缓上述情况,但所谓「上工治未病」,若然可以减少不良情绪的刺激,就可免却许多针药之苦了。所以,保持情绪健康,才是对抗疾病的上上之策。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