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病|肾虚、心胸痛、胃痛可能是惊恐症或抑郁症引致

香港人生活节奏迅速,工作压力之大举世知名。很多人生活在巨大的情绪压力之下,甚至有些人习惯了这种压力而毫不自觉。因此,在香港,情绪疾病在人群当中十分普遍。然而,其实在中医的理论当中,人的情绪变化,除了会引致一系列的精神科疾患外。许多其他的疾病,亚健康体质,也可以由于不良的情绪刺激。

自古以来,中医理论当中一直强调情绪对于身体的影响。《素问》说:「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可知中医认为七情变化,与人体脏腑的气血相应,二者息息相关。其中,喜属心,怒属肝,思属脾,悲忧属肺,惊恐属肾。七情的变化会直接影响相对的脏腑,例如,长期处于惊恐状态的人,容易出现肾虚的情况。同时,反过来说,患上惊恐症的病人,许多都有肾虚的体质。

《黄帝内经》里也提出,运用情志的刺激治疗疾病的疗法,称作精神疗法。东汉名医华佗,就曾经以此疗法治疗一个患上心胸痛的病人。当时华佗诊断此病,是由于过度的思虑所致,判断激怒病人则可痊愈。所以华佗故意收取大额诊金,却不作治疗,走后更留书辱骂。病患看后立即怒不可遏,即场吐出「恶血」,心胸痛悄然而愈。

宋代名医陈无择,著有《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当中将众多疾病原因归纳为三类,分别是「内因」、「外因」和「不内外因」。其中,「内因」基本上就是七情过极致病。古时的病因学理论当中,除了强调气候变化引致人们生病之外,也强调情志致病。其所引致的疾病,并非单指精神科的情绪病,也涵盖了内、外、妇、儿的各科疾病。

举例来说,情志抑郁容易引起肝气郁结。肝气侵犯脾胃,可以引起一系列的肠胃道疾患病。其中最典型的,就是胃脘痛。从我们现在的生活看,工作压力大的人,也很容易患上胃脘痛。有一些病人,甚至服药也不能缓解,治疗方法就唯有情志疏导了。

现今医疗进步,科枝日新月异。然而,除了由于病原体感染所引发的疾病以外,大部份疾病的原因仍未明确。所以我们如果要避免疾病,保持健康,调畅情绪是十分重要的一环。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