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咖哩|日式咖哩不一定是甜的

偶爾會很想煮咖哩,不是用咖啡磚的那種,而是用各種香料,配搭出自己口味的那種。過程像味覺臭覺記憶大考驗,很好玩,把香料的氣味都記在腦裡,用幻想調配,下鍋時確認自己的記憶與幻想精不精凖。

用小茴香、芫茜籽等香料做成的雞肉咖哩,拌以用香料炒過的鷹嘴豆

用香料來調配的咖哩,在日本被叫作 Spice Curry,可以說是印度咖哩的變奏。印度咖哩、斯里蘭卡咖哩,都是用很多香料的,在日本名正言順地貼上本來的國籍,唯獨 Spice Curry,香料咖哩,來路不明。

多治見市的 Cafe NEU! 的香料咖哩

我常覺得飲食文化最能體現日本人對別國文化的消化與重造的能力。像是包含了漢堡排、意大利麵、裹了大量麵包糠的炸薯茸炸肉餅炸蟹肉忌廉餅等等的,被貼上「洋食」的標籤,說是來路貨,其實是被消化了、吸收後,再轉化而來的本國飲食文化。日本有道國民料理:Naporitan,煮過的意大利麵,與洋葱、青椒、香腸同炒,再拌入茄汁。很多日本人都以為 Naporitan 是意大利菜,但情況如同星州炒米的發源地不是新加坡,Naporitan 的起源非 Napoli,而是日本。

日本人常吃的家庭咖哩飯,源自英國的海軍咖哩,因為是在船上吃的,所以加入了大量澱粉,讓它變得黏稠,不易打翻。現時在超市買到的咖哩磚,都是以這為基礎的。把洋葱炒軟,加入甘筍、薯仔、雞肉再炒一下,加水煮軟後,再拌入咖哩磚就可以了,非常方便。日本不少喫茶店都會供應自家口味的家庭咖哩,為它錦上添花的是用蘿蔔及茄子造的福神漬。我最愛的家庭咖哩餐廳,是位於京都的喫茶チロル(Chiroru),咖哩以外,自家製福神漬也很美味,而且店裡的老婆婆很可愛。

喫茶チロル的家庭咖哩,玻璃瓶中的是福神漬

近期流行的香料咖哩,做法雖然與印度咖哩類似,但香料的配搭、食材的運用等,則很隨意。像東京吉祥寺一家不到三平方米 Piwang,就推出過黑芝麻坦坦肉碎咖哩,川菜遇上印度菜,竟然變成了日本菜。

IG:

@keiheung

@shyousyoushokuji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