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吃過蒲公英嗎?
「你吃過蒲公英嗎?」第一次被朋友這樣問時,我腦中浮起了毛茸茸的那一團,嘴巴立時一陣騷癢。蒲公英原來能吃啊?後來才知道,原來不是吃那些長了毛的種子,而是嫩葉。
在日本住久了,對日本日常飲食多了認識,一到春天,餐桌上就多了很多奇形怪狀的菜,像是蜂斗菜的花蕾、楤木的芽、頂部有點像圈起來的小蟲的莢果蕨,還有蒲公英。
蜂斗菜、楤木芽、莢果蕨都是日本人熟悉的山野菜,初春時在大部分超市都能買到,料理亭或是天婦羅店,有時也會當作季節性的料理來供應。蒲公英也是為人熟悉的,但因為實在太親近了,倒忘了其實它也能吃的。
(蜂斗菜的花,吃來苦味,日本人通常會用來做天婦羅,我則愛用來拌麵。)
在江戶時代,日本流行著摘草料理,也就是在自然界採摘野草來食用。自然與人為一,透過食物人們吸收自然的力量,而野草擁有強大的生長能力,因此被視為對身體有益的食材。蒲公英在那時候便經常被入饌。另外,蒲公英的根部其實是常用的中藥藥材,聽說對母乳媽媽的乳汁分泌有很大的幫助,我孩子剛出生的時候,就有日本媽媽向我推薦過。在日本很容易買到蒲公英茶或蒲公英咖啡,其實都是以根部造成的。
蒲公英的葉子吃起來味道其實有點像火箭菜,並不是我們感到陌生的味道。但葉子一長大,纖維就會變粗,一點都不好吃,得選花朵未開前的嫰葉,才能吃到蒲公英的味美。
最麻煩的,其實是得挑選環境,像我家屋苑雖然也長了很多蒲公英,但我一直不敢採,因為附近的停車場不時有人在灑除草劑及除蟲劑,怕會飄過來把屋苑的草地染污。說起來,最近天氣已回暖了,是時候去行山,採點山野菜了。
最H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