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著搜記】—1950's Montgomery Ward百貨公司出品馬革皮褸,見證初代叛逆紳士抬頭

     玩古著是很講緣份,好多時候不是想買就買...

     以前未流行Ebay、日拍的年代,比方說要找件1950年代馬革皮褸就只能定時定候逛古著店碰碰運氣,隨時遇上一件激罕珍品,亦隨時待上十年也遇不到一件,所以我像上一輩「師兄」那樣會研讀古著書藉,即使遇上無嘜牌的不知名古著時,至少能從拉鍊或細節中推敲出年代價值。

     十五年前我拜讀了古著學者Rin Tanaka編寫的《Motorcycle Jackets: A Century of Leather Design》,還記得二千年代那時全港只有理工大學圖書館擁有此藏書,我可是借設計系朋友的學生證混入去的,當時對書裡的特別款式及資料做了些筆錄及影印,當中有件1950’s Montgomery Ward皮褸給我深刻印象,裡面提及市價USD$600-800對十來歲的我可是天文數字,完全無幻想過擁有。

     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 相隔十多年後我竟在古著店Keep 'Em Rolling遇上這件Montgomery Ward,過往「刨書」所學的知識終於大派用場,令我離遠—眼就能辨認它。或許較多人收藏美國1940’s D-pocket設計的皮褸,尤其Detroit出產的Buco算是古著界的名牌,但對我而言1950’s正值美學創意爆發的時代, 加上鍾情Mid Century Modern生活品味及音樂文化,實在很嚮往一件Made In California的皮褸,對於在50年代Montgomery Ward百貨公司的購物體驗亦給予我無限幻想。

     我找到當年百貨公司這張廣告宣傳,刊登於1953 F/W的郵購目錄。這種皮褸款式本來紳士味濃厚,只因為Marlon Brando 《The Wild One》(1953)而跟反叛形象掛勾起來,那代年輕人在Montgomery Ward百貨隨手便買到這「時裝潮物」,可謂見證了初代叛逆紳士抬頭。設計上它大致繼承自早年的樣式,只是取消了D-pocket地圖袋,胸前的菱形Talon拉牌在40年代也很常見。背面腰間添加了六枚裝飾鈕(筆者也見過可以揭起、穿過皮帶的實用版本),而且一般都附設可拆式毛領,加上夾綿內裡深具禦寒保暖功能。

     除了Talon拉鍊的制式外,純黃銅鈕扣及拉鍊配上銀色腰帶扣的組合,提高了這件Montgomery Ward皮褸的辨識度。大概每個牌子也有些慣用組合,例如Buco常見是銀鈕配銅拉鍊,Schott、Harley-Davidson等則用全銀色五金。即使遇上嘜牌破爛、完全不見logo的皮褸,我們依然能還原它的「身世」。

     個人最欣賞當年裁皮開料的處理。由於要盡用整張馬革、減低損耗浪費,從領口到雙袖都盡用不同紋路的皮革部位,可能有人會認為腩紋是「唔見得人」,但我就覺得是最精彩的天然風貌。手袖大幅度由闊修窄到袖口形成「蕉袖」,屬非常原汁原味aviator/biker jacket設定,袖口拉鍊閉合時能夠緊貼前臂,做到「滴風不進」的最佳效果。

     最後為想入手原版皮褸的讀者補充點資料,除了最有名那些機車牌子外,還可留意一下當年百貨公司的出品,根據Rin Tanaka談及它們的質量可是相當超卓的。二十世紀初期的皮褸主要是訂製tailor-made,百貨公司是量產皮褸的先鋒,同行之間競爭激烈,現在我們要辨識嘜牌年份前需要了解大概時序。

     30年代Montgomery Ward推出了Windward皮褸線,用來抗衡Sears Roebuck & Co.的招牌系列Hercules,可是到二戰後便無以為繼,在40年代尾開始用回Montgomery Ward作「牌頭」,而Sears則繼承推出不同的皮褸支線,例如50年代的Allstate及60年代的Oakbrook,同期還有另一家百貨公司J.C. Penney亦可以是大家搜尋的關鍵字。留意筆者推介的都是60年代之前美國製造的皮褸,接著新的「世界工廠」抬頭後就相對沒有這質量保證了。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