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今天吃納豆了嗎?

13個月大的兒子有自己的美食排行榜,長居於首位的,竟然不是很受小孩歡迎的肉丸或士多啤梨,而是納豆。

把納豆煮軟,不放醬油或調味料,他吃得津津有味。某天好奇淺嘗了一口……好臭。我本來也喜歡納豆的,但煮熱了且沒半點調味的,實在不敢恭維。

日本人大約在嬰兒七八個月,吃了固體食品兩三個月後,便會開始給他們吃納豆。起初是加熱了,再搗爛,吃習慣了便改為加熱切碎,過了一歲便能直接給孩子吃。納豆含鈣及鐵,正是母乳寶寶都缺乏的兩種營養,另外還有豐富的維他命B及K,而且不怎麼任何工夫,可說是忙碌的媽媽們的救世主。

最初發現兒子喜歡納豆,我一時失心瘋,每天早上都給他吃,他喜孜孜的每次都吃一整盒。後來才知道發酵納豆的納豆菌威力強大,大人吃了能整腸,嬰兒卻不一定承受得了。聽說還有每天吃納豆的嬰兒,因為腸道抵受不了納豆菌而便秘了。之後乖乖查了日本的固體食物指引,根據指引每天最多只給他二十克,也就是小半盒。

說到納豆,究竟這種黏乎乎而風味獨特的食品,是誰發明的呢?有說是在十一世紀時,一位叫做八幡太郎的武將,偶爾將煮好了的大豆,放在作為馬飼料的稻草中,寄生在稻草上的納豆菌令大豆發酵,就成為納豆。現時納豆生產商大都是直接用麴來發酵納豆,品質比較易控制。另一方面,納豆的表面面積越大,豆上的納豆菌數目越多,也就是說小粒的納豆,比大粒的納豆的菌量更多。想調整腸胃的朋友,可選小粒的納豆。

關於攪拌納豆,日本有一個流言,說拌424下是最美味的。這個方法其實源自藝術家、美食家北大路魯山人。在他的文章中,記載著他的納豆吃法:把納豆倒進碗中,傾盡全力攪拌。納豆起絲,變得有點難拌了,滴幾滴醬油,再傾力攪拌。再變得難拌了,又再幾滴醬油再攪拌,重覆又重覆,直到納豆的絲都不成絲,變得鬆軟了,像肥皂泡般包裹著每顆豆子,便加入芥辣及葱等,最後捎拌一下便成。如此講究又費工夫,再樸素的食品都變成人間美味了。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