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醫學Logo總會有蛇?
多年前在傳媒開始做醫療新聞,接觸得最多的是香港醫學會,當時已覺得很奇怪:點解香港醫學會的logo,會有兩條張牙舞爪、凶神惡煞的蛇?(下圖) 後來知道了:又是源於希臘神話。
原來,蛇每年蛻皮,在古希臘是代表「恢復」和「更新」的過程,也是重生的象徵。而且,古希臘人發現蛇毒可致人於死,不過在某些情況下卻可以當成藥物——於是,「蛇」就帶有「生與死」、「健康與疾病」等的暗示,被用作代表醫學。
時至今日,世界大部分醫學組織(包括世界衛生組織,下圖)的logo,仍會有一條蛇。
但像香港醫學會logo那樣,採用兩條面目猙獰的蛇的已愈來愈少。例如台灣衛生福利部的logo,雖然有蛇,但漫畫化十分「卡哇依」。
香港兩間大學,港大李嘉誠醫學院的logo上並沒有蛇,中大醫學院自2013年採用的新logo也沒有了蛇。
在個人而言,我十分贊成「走蛇」。醫學的目的是服務大眾,維護民康,但這條源自所謂傳統的蛇其實會「嚇親人」。始終這是個推崇簡約的年代,把logo舊換新是很正常的事,除了醫學組織,全球不少藥廠都在做同樣的事,把logo愈變愈簡約,來自法國的跨國藥廠賽諾菲(Sanofi)便是其中一個例子。
賽諾菲的新logo,用上了簡單的粗英文字體,來營造穩陣、可靠的感覺。字型圓滑,在第一個和最後一個字母上都有紫色圓點,以象徵起點與終點。這新logo的確體現了簡約的精神。今天,如果還「玩複雜」,其實等於玩蛇,除了嚇怕人之外沒什麼實質作用,期望更多醫療機構組織無論在logo、行政上,都愈走愈簡約,造福大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