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花清瘟膠囊與保濟丸
筆者除了是傳媒人、醫療公關,也是一個持有中藥學學位的中藥師,尤其愛研究中成藥,所以家中長期備有不少安全可靠的中成藥「看門口」。
早前太太見中藥店有「連花清瘟膠囊」新貨到,於是買了兩盒回家。但翌日的新聞,已報道連花清瘟膠囊瞬即搶購一空。疫情兩年,至Omicron大爆發,連花清瘟膠囊已無數次返貨、斷市,報章也曾多次報道。但衛生署、食衛局、陳局長、特首,有沒有人曾經留意一下:這是什麼藥?為什麼內地人對它那麼信任,部分香港人那麼想得到它,有些身在歐美的香港人在疫情期間若得到一盒連花清瘟膠囊更是如獲至寶。
其實,連花清瘟於2003年面世,當時是國內針對沙士而研發出來的中成藥。主要成份都是常用藥:連翹、金銀花、炙麻黃、炒苦杏仁、石膏、板藍根、棉馬貫眾、魚腥草、廣藿香、大黃、紅景天、薄荷腦、甘草等。其實是其組方匯聚了三個朝代治療流感等外感熱性病的著名方劑,如漢代張仲景的麻杏石甘湯、清代吳鞠通的銀翹散加減而成。多年來都應用於感冒等外感疾病中。
自從沙士開始,國內醫學界對於連花清瘟的抗病毒感染作用一直十分信賴,這兩年的新冠疫情亦不例外。但香港買不到,怎麼辦呢?其實獲信任的中成藥並不止連花清瘟,還有很多,例如藿香正氣丸,甚至香港人熟悉的保濟丸,也在國內抗新冠中成藥榜上有名。
去年8月,央視網 的「 健康台」談及中醫內防新冠病毒:「可以適當選用一些祛濕化濕又有清熱作用的中成藥,例如甘露消毒丸、三仁合劑、保濟丸、小兒七星茶顆粒……因個體情況不同,以上中藥方劑需先遵醫囑,再酌量服用。」
又例如,雲南中醫藥大學、雲南省中醫藥學會在2020年已曾發佈《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中成藥使用建議》,說明感染新冠後在「醫學觀察期,臨床表現為發熱、乏力、乾咳伴惡寒、胃腸不適、腹瀉。基本用藥:藿香正氣顆粒(或水、口服液、膠囊)或保濟丸。」
甚至,和香港同屬大灣區城市的中山市,去年8月發出的防新冠病毒公告中,「預防和治療藥品」一欄亦同時包括有連花清瘟膠囊和保濟丸。
保濟丸是我們修讀中藥的人十分熟悉的,組成包括有廣藿香、蒼朮、白芷、化橘紅、菊花、薄荷、茯苓、薏苡仁、神曲、稻芽等,具有化濕、辟穢、除瘴等功用,按我的理解,這些功用其實就近似於抗細菌病毒了。所以,買不到連花清瘟膠囊,家中若備有保濟丸,也可作為應急,當然具體使用方法最好先諮詢註冊中醫師或執業中藥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