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蕎因 - 偶遇中的新知識 | 鏞融芯語
最近一次在餐廳的尋常款待,竟意外地讓我對香港的產業地位,有了一番全新的體會。
事緣本月初,一位經營畫廊的朋友致電,說有位外籍客人剛在她的畫廊選購作品,希望能品嘗一頓精緻的中菜,問我能否為他安排一份「一人前」的餐點。剛巧我正在餐廳,便欣然應允,也希望略盡地主之誼。
寒暄之間,方得知這位客人是德國知名眼鏡製造設備商F.W. Haug的第二代傳人,此行正是為了參加「香港國際眼鏡展」。我對此展會略有所聞,早前才在社交平台看過,還以為只是個簡單的B2C活動。他卻笑着解釋,香港這個眼鏡展,是以B2B(企業對企業)為主,更是業界最大型的商貿展覽之一,地位舉足輕重,是行內不容錯過的年度盛會。
這番話徹底勾起了我的好奇心。他分享道,今時今日已不再每年運送大型機器來港參展,反而視展會為與全球客戶交流、商談合作的平台。公司的業務以眼鏡框工業製造機械與技術見長,在歐洲及亞洲均有穩健根基。而香港分公司除了代理多個高端設備品牌,還為亞洲OEM、ODM製造商提供出口、技術顧問和維修支援。這些設備有助提升製程準確度及穩定性,讓品牌和製造商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突圍而出。
我亦好奇問,他們的頂級機器壽命可達20年,如何維持營運?他坦言,這正是他們面對的挑戰。近年內地供應商迅速冒起,價格或許只是他們的三分一,但機器可能5年就需要更換。客戶是否選擇低價、還是質素優先,正是行業分野所在。
曾聽聞眼鏡店的利潤相當可觀,我到眼鏡店親身選購時,亦發現部分款式的售價高達數千元,尤其是日本製造的眼鏡,價格尤為昂貴。面對我的問題,他一語道破,眼鏡之所以昂貴,關鍵在於「人手」。雖然機器可以量產鏡框的基本形狀,但若要達到高品質,尤其是日本製鏡框的細緻打磨、鑲嵌等工序,仍需依賴精湛的手工技藝。這些「匠心」,正是機器無法取代的高價值所在。
這次交流讓我大開眼界,回到公司後,我馬上上網搜查,才發現這個由貿發局及香港眼鏡製造業協會主辦的展會,其規模和深度遠超我想像。今年竟吸引了全球逾90個國家、過萬名買家參與,展覽內容涵蓋從智能眼鏡、穿戴式科技,到專為長者而設的視力護理專區,儼然是一個全球光學創新的樞紐。
那天的接待,原本只是一次舉手之勞,沒想到從這次偶遇中,卻讓我學到寶貴的新知識,意外打開我對一個產業的全新視野。從德國的工藝精神,到香港作為全球光學創新樞紐的角色,我不但增長了見聞,也讓我重新認識了這座城市隱藏的產業實力與魅力。
鏞記酒家行政總裁
甘蕎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