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荞因 - 偶遇中的新知识 | 镛融芯语

  最近一次在餐厅的寻常款待,竟意外地让我对香港的产业地位,有了一番全新的体会。

  事缘本月初,一位经营画廊的朋友致电,说有位外籍客人刚在她的画廊选购作品,希望能品尝一顿精致的中菜,问我能否为他安排一份「一人前」的餐点。刚巧我正在餐厅,便欣然应允,也希望略尽地主之谊。

  寒暄之间,方得知这位客人是德国知名眼镜制造设备商F.W. Haug的第二代传人,此行正是为了参加「香港国际眼镜展」。我对此展会略有所闻,早前才在社交平台看过,还以为只是个简单的B2C活动。他却笑着解释,香港这个眼镜展,是以B2B(企业对企业)为主,更是业界最大型的商贸展览之一,地位举足轻重,是行内不容错过的年度盛会。

  这番话彻底勾起了我的好奇心。他分享道,今时今日已不再每年运送大型机器来港参展,反而视展会为与全球客户交流、商谈合作的平台。公司的业务以眼镜框工业制造机械与技术见长,在欧洲及亚洲均有稳健根基。而香港分公司除了代理多个高端设备品牌,还为亚洲OEM、ODM制造商提供出口、技术顾问和维修支援。这些设备有助提升制程准确度及稳定性,让品牌和制造商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突围而出。

  我亦好奇问,他们的顶级机器寿命可达20年,如何维持营运?他坦言,这正是他们面对的挑战。近年内地供应商迅速冒起,价格或许只是他们的三分一,但机器可能5年就需要更换。客户是否选择低价、还是质素优先,正是行业分野所在。

  曾听闻眼镜店的利润相当可观,我到眼镜店亲身选购时,亦发现部分款式的售价高达数千元,尤其是日本制造的眼镜,价格尤为昂贵。面对我的问题,他一语道破,眼镜之所以昂贵,关键在于「人手」。虽然机器可以量产镜框的基本形状,但若要达到高品质,尤其是日本制镜框的细致打磨、镶嵌等工序,仍需依赖精湛的手工技艺。这些「匠心」,正是机器无法取代的高价值所在。

  这次交流让我大开眼界,回到公司后,我马上上网搜查,才发现这个由贸发局及香港眼镜制造业协会主办的展会,其规模和深度远超我想像。今年竟吸引了全球逾90个国家、过万名买家参与,展览内容涵盖从智能眼镜、穿戴式科技,到专为长者而设的视力护理专区,俨然是一个全球光学创新的枢纽。

  那天的接待,原本只是一次举手之劳,没想到从这次偶遇中,却让我学到宝贵的新知识,意外打开我对一个产业的全新视野。从德国的工艺精神,到香港作为全球光学创新枢纽的角色,我不但增长了见闻,也让我重新认识了这座城市隐藏的产业实力与魅力。

镛记酒家行政总裁
甘荞因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