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海燕 - 恐手術後復發 乳腺增生中醫療法 | 中大說中醫

乳腺增生是本港常見的婦科疾病,此症與情緒因素有一定關係,現今女性面對的生活壓力不少,尤其雙職女士,上班外還要照顧家庭,內外也要兼顧,壓力倍增,更易存在乳腺增生的風險,而中醫藥學能有助預防外,還可降低患者的復發機率。

文:吳海燕 圖:資料圖片

《紅樓夢》中的林黛玉終日情緒憂鬱,肝氣鬱滯。今時今日,許多香港女性因為工作繁忙、持家壓力大、除了照顧小朋友,還需要照顧四大長老、指導工人姐姐的工作,日久可能出現情緒暴躁、低落、鬱鬱不歡的情況,導致肝鬱氣結,肝經阻滯,乳絡不通,產生血瘀、痰凝等病理產物,最終有可能誘發乳腺增生。若疏於治療,痰瘀互相交結於乳腺,形成邪毒,日久甚至有機會演變為乳癌。

與肝、脾、腎關係密切

  乳腺增生病在中醫古代文獻稱為「乳癖」。 臨床表現為乳房經前脹痛,伴隨乳房結塊,其發生與肝、脾、腎三臟關係密切。其機理主要是肝經堵滯,氣血不暢,痰淤互結,從而誘發乳腺小葉增生,形成乳腺增生病。

  醫學上,乳腺增生不會自行消退,需要配合藥物治療,西醫認為乳腺增生與雌激素水平偏高有關,臨床上常使用荷爾蒙藥治療,若大於5cm,一般建議手術切除,但仍有復發的可能性,故近年曾手術切除增生的女性患者尋求中醫治療的案例增多。中醫在臨床上治療乳腺增生有一定的療效,並且可減低復發的可能性。

  古代醫學典籍《婦人大全良方》:「若初起,內結小核,或如鱉、不赤不痛。積之歲月漸大,巉岩崩破如熟石榴,或內潰深洞,此屬肝脾鬱怒,氣血虧損,名曰乳岩。」由此可見,乳癌前期都是乳腺腺體堵塞,不及時根治所導致的。

  雖然乳腺增生大多為良性,但也有可能惡變的傾向。建議女性定期進行乳房自我檢查,並諮詢醫生,進行乳房X光造影、超聲波檢查等,及時發現和診斷乳腺問題。

患者醫案分享

  患者為一位中年女性,工作繁忙,長期處於情緒低落狀態,飲食則偏好肥甘厚味及辛辣食物。求診時表示近來雙側乳房脹痛,經前加重,無乳頭溢液或凹陷現象。經觸診後發現左乳房6點鐘方向有一約3×3公分大小腫物,質地圓韌、可移動、邊界清晰;右乳房3點鐘方向則有一約2×4公分腫物,性質相同。乳房造影檢查顯示為雙側乳腺小葉增生。中醫辨證屬「肝鬱氣結、痰熱瘀互結」之證型,治療以針藥結合。

‧方藥組成:

夏枯草、蒲公英、柴胡、香附、鬱金、山慈菇、連翅、橘核、瓜蔞仁等等。

‧針灸穴位選擇:

太衝、足臨泣、合谷、三陰交、豐隆、日月、期門、乳根、肩井。

  經半年中醫調理後,患者再接受X光及鉬靶檢查,乳房影像報告結果(BI-RADS)顯示分級為1級,屬正常範圍。影像亦顯示雙側乳腺增生均有縮小。

中醫穴按小錦囊

  自行按摩以下穴位,每回50次,每天2回:

‧太衝穴:位於足背最高點前端,腳拇趾與腳食趾指交界凹陷處,往腳趾方向2橫指處。

‧乳根穴:位於乳頭正下方第五肋間隙凹陷處,往外推約兩指寬。

•乳腺增生預防方法•

‧定時運動及多進行減壓的活動。

‧避免過多攝取反式脂肪或高脂肪食物,例如煎炸食物。

‧減少咖啡因攝取(國外研究指出,高脂肪食物及含咖啡因食品,會增加乳腺增生的風險及乳房水囊的數目)。

‧控制體重。

‧避免吸煙、減少飲酒。

‧日常多進食蔬果,尤其十字花科蔬菜,有助降低雌激素水平。

註:由於乳腺增生可能形成水囊,或會影響X光、超聲波乳房造影檢查的準確度,建議女士定期監察乳房變化,並諮詢醫生意見。 

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學院
註冊中醫師
吳海燕 博士
 

太衝穴
太衝穴

 

 

 

吳海燕 博士
吳海燕 博士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