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達智 - 油炸鬼 X 熱可可 | 智智樂GO
此油炸鬼不同彼油炸鬼,乃西班牙油炸鬼Churros(肥大,盤龍鱔形狀類別)。早餐時份,來一客剛出油鑊,熱辣辣配搭原裝西班牙杰撻撻熱可可同吃……啊,直是在下對西班牙最心切之一的思念。
細探西班牙人(尤其南部Andalusia)樂此不疲,每天早餐或下午茶,經歷世代時光荏苒,不被摧毁不單止,受歡迎程度有增無減,更出口世界各國,被譽為除大鑊飯Paella之外,最具代表性及認受性的西班牙小吃。
反觀「原產地」中國(傳說其一:葡萄牙人於明朝年間,從澳門帶回伊比利亞半島。其二西班牙人從殖民地菲律賓學得泉州華僑製作手法,帶回西班牙),以香港為例,多年前實行取消大排檔(後來又被返生),亦禁止在顧客可看到油炸過程的油鑊,油炸鬼、鹹煎餅、牛脷酥慘遭巨變,成為暗中製作「走鬼」行為,久而久之充滿民間生氣熱氣騰騰「油器」,變相睇見唔開胃「隔夜油炸鬼」!
內地情況同樣惡劣,曾經風行一時「外銷轉內銷」,從1949年國民黨在四川、湖南等先流落香港調景嶺,再定居台灣眷村等軍人及家屬,為謀生,以中國人過去最普遍的早餐小吃之一豆漿配油條,先在台北外圍永和鎮打響知名度,台商獲准入內地營運,「永和豆漿」迅速冒起,一度以千間散布大江南北,絕非稀奇。
80年代中後期,首次踏足北京、南京、上海、杭州;以為香港比較優質豆漿油條店,當年以「上海舖」為主,在地上海應該五步一間十步一樓……誰知某早晨,摒棄酒店提供的西式早餐,日出時份走遍浦西從南京路到淮海路,兩小時後放棄,問遍途人那裏買得新鮮豆漿及油條,人人看我猶似外星人,相信此等貼近民生傳統小吃,在上海及以上各大城市消失已久。90年代以後「永和豆漿」或「永和豆漿大王」出現內地,一度火紅全中國。
聽聞香港也出現了Churros店,但在南丫島試過西班牙人開的小店,出售不過美化了出現坑紋的小巧類型,杰撻撻熱可可亦缺;具民間底氣正宗大油鑊炸出來的肥大Churros才是心頭好,拒吃一應美化替代品!
鄧達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