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安業 - 從金融中心到調解樞紐 | 安業興邦

由中國牽頭、十九個國家共同發起的國際調解院日前落戶歷史建築舊灣仔警署,標誌着全球第一個專門以調解方式解決國際爭端的政府間國際組織正式誕生。

  《聯合國憲章》明確指出,調解是和平解決國際爭端的優先方式之一。然而,過去一直未有能提供調解服務的政府間法律組織。國際調解院的成立,正好填補了國際爭端解決機制在調解領域的空白。事實上,國際調解院是極高層次的國際組織,其地位等同於設於海牙的聯合國國際法院和常設仲裁法院。未來,三者將並列為全球三大國際爭議解決機構。香港從國際金融中心邁向國際調解中心,實實在在地為其國際地位開創了新高度。

  國際調解院選址香港,不僅彰顯中央政府對香港的信任,也反映出國際社會對香港法治實力和國際化環境的肯定。行政長官李家超在國際調解院開業儀式上指出,香港兼具「中國優勢」與「國際優勢」,既能依託國家支持,又擁有成熟的普通法體系與專業服務能力,使香港能為國際爭端提供高效、靈活的解決方案,鞏固其作為全球法律及爭議解決中心的重要地位。

  調解與仲裁均是近年日益普及的替代性爭議解決方式。早在國際調解院成立之前,亞非法協香港區域仲裁中心已於2021年根據國際公法在港設立,成為亞洲和非洲四十七個成員國的重要仲裁平台,充分反映出香港在亞太地區作為首選爭議解決地的地位。

  除了一國兩制帶來的制度信任外,香港的法律人才亦長期受到國際讚譽。前律政司司長鄭若驊出任國際調解院秘書長,進一步彰顯香港法律專業的國際認可。目前,香港三間大學的法律學院均位列全球前六十名,為本地法律教育注入強勁動能。隨着國際調解院正式運作,香港有望吸引更多年輕法律人才投身國際調解服務,同時創造更多就業機會,包括調解員、翻譯員、研究員及行政人員等崗位。我深信,國際調解院將吸引更多國際法律專業人士與學者來港,推動法律實務、研究以及國際司法合作的發展。

  另一方面,特區政府亦積極推動調解文化。自2025年2月起,政府合約強制加入調解條款,規定雙方在訴諸法庭前,須先依據《特區政府調解規則》進行調解。此舉既能減輕法院負擔,也有助推動社會更廣泛地接納並應用調解服務。

  國際調解院的成立,既是香港法律發展歷程的重要里程碑,也代表着「一國兩制」下的新機遇。憑藉法律專業、制度優勢與國際連繫,香港正邁向成為全球和平與公正的新樞紐,為國際爭端解決開啟新篇章。

曾安業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