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諾 - 《羅密歐+茱麗葉》的香港情懷 | 任意行

  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舞台上,1960年代香港街頭的霓虹燈光漸亮,身穿旗袍的茱麗葉與西裝筆挺的羅密歐相遇,浦羅哥菲夫的樂音與現代編舞交織,經典愛情悲劇於此刻披上了濃厚的香港情懷。

  旗袍與功夫,這些標誌性的香港元素,與文藝復興時期的經典愛情悲劇碰撞出耀眼的火花。香港芭蕾舞團藝術總監衛承天巧妙地將故事背景設置在上世紀的老香港。上海富商之女茱麗葉與世仇之子的羅密歐,在這座城市裏相遇相戀。

  羅密歐與茱麗葉的多段雙人舞,既浪漫又令人沉醉。從宴會上的一見鍾情、陽台下的互訴衷腸,到臥房的纏綿悱惻,再到最後的悲傷殉情,情感的堆疊飽滿而真實。兩位主角葉飛飛與加藤凌等舞者舞姿自然優美,輔以出色的演技,呈現各角色複雜的情感變化。特別是陽台定情一段,茱麗葉的舞步之美令人過目難忘。

  衛承天的編舞難度極高,尤其是大量的舉托動作,對男舞者是極大的考驗。舞者們以紮實的功底完美呈現,贏得觀眾熱烈掌聲。而這部製作最令人稱道之處,在於它不僅是芭蕾經典的再現,更是充滿香港情懷的集體記憶。

  衛承天將莎翁名著巧妙轉譯:霓虹閃爍的老香港街頭、女士們的優雅旗袍、男性的西裝打扮、麻將館的耍樂與中國功夫的激烈較勁,這些元素自然融入劇情,非但不顯突兀,反而讓故事更加鮮明立體。舞劇通過200多套華麗服飾和精心打造的舞台設計,重現1960年代香港的風貌。觀眾在欣賞芭蕾的同時,也彷彿進行了一場穿越時空的懷舊之旅。

  這部充滿香港特色的製作,不僅感動本地觀眾,更已登上國際舞台,廣獲好評。韓國Arte雜誌評價:「衛承天的編舞完美融合莎士比亞及浦羅哥菲夫的音樂,讓編舞發揮出200%的效果。別樹一格的編舞為這個耳熟能詳的悲劇故事添上新色彩。」

  當西方精緻藝術與香港文化的完美融合,既讓外國觀眾對經典藝術有全新體會,也令香港人更為投入芭蕾藝術,成為文化對話的橋樑。當演出結束,布幕緩緩落下,觀眾席爆發出熱烈掌聲。香港芭蕾舞團讓經典重生,讓香港的獨特光芒在國際藝術舞台上閃耀。

張諾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