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諾 - 食養之味 | 任意行
早前閱報,得知香港首間中醫醫院將於今年12月啟用,這不僅是醫療體系的一大步,更是中醫藥扎根香港的見證。
近日一場飯局,巧遇香港中醫醫院行政總監卞兆祥教授。他以生動比喻闡釋中西醫之別,大意是:若木頭上長了木耳,西醫或會直接切除,但中醫更重視改變木頭所處的環境,從根源防止木耳再生。這簡單一喻,道出中醫「治未病」的智慧——重視整體,調理體質,讓健康自然而生。
那晚的菜單別具心思,菜單上附上每道菜食材特性與功效。粵菜素有「食以養性,真味養生」之譽,講求鮮材本味,融營養於色香之中。
首道「鮮人參燉科甲瓜湯」,人參益氣寧心,科甲冬瓜清熱祛濕,湯清味醇,正氣隨之振奮。接着「芙蓉海皇釀竹笙」,竹笙潤肺滋陰,與海鮮共烹,膠質纖維融匯蛋白,甘鮮滋養。
「玫瑰豉油雞」以露酒調和脾胃,雞肉補氣養血,粵宴中「無雞不成筵」,亦是日常強身之選。「蟲草花魚腐浸菜苗」則以菌香養肺益腎,為家常添上儀式感。壓軸的「松露海鮮炒飯」與「杞子桂花糕」,一者提免疫、抗疲勞,一者溫胃明目,紅杞點綴如玉,食罷心神俱悅。
這頓飯不囿於口腹之欲,更是中醫藥融入生活的縮影。從醫院到餐桌,養生之道本在日常。在快節奏的都市中,不妨以傳統智慧調和身心,讓健康如春水,細水長流。
張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