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靜 - 無聲勝有聲 | 紅棉樹下

亞洲現代交響樂團(Asian Modern Symphony Orchestra)在香港首演成功。第2場臨近尾聲,蕭邦國際鋼琴大賽冠軍劉曉禹應觀眾掌聲的加奏,讓樂迷津津樂道。
當晚坐在我身旁的一名長者就在劉曉禹「奏完」之後笑說:「果然是青年人樂團,故意搞作」,證明指揮家Wilson Ng(吳懷世)與劉曉禹達到了預期之目的,以現代古典音樂引發人們思考。
劉曉禹加奏的短曲,名為《4分33秒》(4′33″、Four minutes, thirty-three seconds),是由美國前衛作曲家John Cage創作的曲子,此曲最特別之處為演奏者從頭至尾都不需要演奏出一個音。見劉曉禹宣讀了曲名,然後閉起雙目,抬頭沉思,復再低首,雙方一度抬起又放下,始終沒有觸碰鋼琴的黑白鍵,
此曲分為3個樂章,其中第一樂章長度設計為30秒;第二樂章長度為2分23秒;第三樂章長度為1分40秒。《4分33秒》的首次公演是由John Cage本人於1952年「彈奏」。劉曉禹在樂章之間有與吳懷世對望,也有調整座椅,發出了些少聲響。
未必所有觀眾事前知道此前衛古典樂章的設計,但難得在約4分多鐘的無聲「演奏」中,全場基本上無發出聲響,小雜音是有的,例如有人輕輕咳嗽、有人跌了手中的場刊……
根據John Cage首演時的講解,全曲並非無聲,「人們錯過了《4分33秒》的重點,因為根本沒有寂靜這一回事。他們認為《4分33秒》的演奏是寂靜的,全因他們不懂得如何聆聽偶然音樂。在第一樂章中,你可以聽到正在外面吹着的風。在第二樂章中,雨水開始敲打屋頂,發出淅瀝聲響。而在第三樂章中,觀眾在談論或步行時發出了各種有趣的聲音。」果真是中國人所形容的「無聲勝有聲」。
林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