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静 - 无声胜有声 | 红棉树下

  亚洲现代交响乐团(Asian Modern Symphony Orchestra)在香港首演成功。第2场临近尾声,萧邦国际钢琴大赛冠军刘晓禹应观众掌声的加奏,让乐迷津津乐道。

  当晚坐在我身旁的一名长者就在刘晓禹「奏完」之后笑说:「果然是青年人乐团,故意搞作」,证明指挥家Wilson Ng(吴怀世)与刘晓禹达到了预期之目的,以现代古典音乐引发人们思考。

  刘晓禹加奏的短曲,名为《4分33秒》(4′33″、Four minutes, thirty-three seconds),是由美国前卫作曲家John Cage创作的曲子,此曲最特别之处为演奏者从头至尾都不需要演奏出一个音。见刘晓禹宣读了曲名,然后闭起双目,抬头沉思,复再低首,双方一度抬起又放下,始终没有触碰钢琴的黑白键,

  此曲分为3个乐章,其中第一乐章长度设计为30秒;第二乐章长度为2分23秒;第三乐章长度为1分40秒。《4分33秒》的首次公演是由John Cage本人于1952年「弹奏」。刘晓禹在乐章之间有与吴怀世对望,也有调整座椅,发出了些少声响。

  未必所有观众事前知道此前卫古典乐章的设计,但难得在约4分多钟的无声「演奏」中,全场基本上无发出声响,小杂音是有的,例如有人轻轻咳嗽、有人跌了手中的场刊……

  根据John Cage首演时的讲解,全曲并非无声,「人们错过了《4分33秒》的重点,因为根本没有寂静这一回事。他们认为《4分33秒》的演奏是寂静的,全因他们不懂得如何聆听偶然音乐。在第一乐章中,你可以听到正在外面吹着的风。在第二乐章中,雨水开始敲打屋顶,发出淅沥声响。而在第三乐章中,观众在谈论或步行时发出了各种有趣的声音。」果真是中国人所形容的「无声胜有声」。

林静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