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夢 - 人與文學 | 在島上讀書

  閻連科是我一直敬重的中國作家。他的小說,厚重、深沉,充滿對於生活、對於人性的俯身關懷。近讀香港中華書局出版的《20世紀寫作十二講》,見到暫時放下「小說創作者」身份的閻連科,如何在文學課堂上、在文本分析中,回溯20世紀那些偉大的文學書寫,並由此及彼,與當下的創作者和讀者們一同細味文學與時代的微妙關聯。

  十二堂課,每堂一個主題,跨越地域,兼具中西。既有卡夫卡魔幻現實主義的瑰麗與蒼涼,有海明威《白象似的群山》等作品中追求的「無故事」小說敘事,也有魯迅和川端康成等東亞文學巨匠筆下鮮明的意象和種種情緒。誠如閻連科所言,與19世紀巴爾扎克、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傑作每每與寫作者的個人和家庭命運聯繫密切,文學進入20世紀後呈現出全然不同的面貌:作家需要面對自己的精神經驗,即「人與文學」,而非19世紀文學常談常新的「人與世界」。

  對於人生實在經驗的超越,成就了20世紀文學寫作的廣闊豐盈,也成為彼時及至此後文學創作的不竭源泉。之於文學,如是;之於其它藝術門類,亦如是。

李夢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