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同音——利用法律賺錢
大家都知道微軟的老闆比爾蓋茲靠軟件的專利、計算機的操作系統視窗,成為世界首富。軟件不可以令人發達,軟件的專利可以令人發達。換一句說話,比爾蓋茲就是利用法律賺錢。專利費用成為發達國家在發展中國家賺取財富的一個手段。
很多企業在合同條款上利用法律知識埋下炸彈,最後可能令對手賠了夫人又折兵。在建築合同上,這種事多不勝數。法律是為誰服務呢?如果法律成為貪婪人們的發財工具,整個法律制度成為劫貧濟富的手段,將會是一個噩夢。
這裏我討論一下香港社會出現的利用法律賺錢的其中一個例子。香港很多樓宇的年齡已經超過四十年,當維修發生問題,無論是外牆滲水,或者樓上漏水到樓下,愈來愈常見。如果樓上滴水到樓下,從法律上明顯是樓上的責任。這個責任可以演變成多種的賠償,包括樓下的住戶需要暫時搬出,到其他地方居住,當中所產生的維修費、搬遷費,甚至律師費,法理上應該由樓上屋宇擁有者負責。
如果這個情況落在貪婪的住戶手上,法律就成為了賺錢的工具。律師費用、賠償費用,很自然的會多過維修費用。樓下的住戶已經從原來維修的初心,變成靠賠償發達的得益者。
我們的司法制度不應該,亦不可以成為貪婪者的賺錢工具!
金利通科技主席兼執行董事
洪集懷
很多企業在合同條款上利用法律知識埋下炸彈,最後可能令對手賠了夫人又折兵。在建築合同上,這種事多不勝數。法律是為誰服務呢?如果法律成為貪婪人們的發財工具,整個法律制度成為劫貧濟富的手段,將會是一個噩夢。
這裏我討論一下香港社會出現的利用法律賺錢的其中一個例子。香港很多樓宇的年齡已經超過四十年,當維修發生問題,無論是外牆滲水,或者樓上漏水到樓下,愈來愈常見。如果樓上滴水到樓下,從法律上明顯是樓上的責任。這個責任可以演變成多種的賠償,包括樓下的住戶需要暫時搬出,到其他地方居住,當中所產生的維修費、搬遷費,甚至律師費,法理上應該由樓上屋宇擁有者負責。
如果這個情況落在貪婪的住戶手上,法律就成為了賺錢的工具。律師費用、賠償費用,很自然的會多過維修費用。樓下的住戶已經從原來維修的初心,變成靠賠償發達的得益者。
我們的司法制度不應該,亦不可以成為貪婪者的賺錢工具!
金利通科技主席兼執行董事
洪集懷
最H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