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定乾坤——魚與熊掌

  常言道「魚與熊掌不可兼得」,字面意思大家都懂,但如果放在特定的時空和對象、尤其用以描述現今企業與社會的關係,似乎又能帶來一些新思考。
  隨着氣候變化而生的極端災害日益加劇,可持續發展理念和ESG(環境、社會、管治)議題已經受到全世界的廣泛關注;愈來愈多企業亦開始高度重視、積極履行自身的企業社會責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CSR),並將之作為日常營運的重要部份。
  然而坊間卻有不少意見認為,企業的發展多數是以損害社會大眾利益為代價的,是許多社會問題的始作俑者,諸如環境污染、資源耗竭等。那麼問題是,「企業搵錢」與「社會大眾利益」,二者能否兼得、兼顧呢?
  答案是肯定的!二○一一年美國兩名學者提出,解決的辦法是「創造共同價值」(Creating Shared Value,CSV),即「在處理社會的需求與難題時,不但創造經濟價值,也為社會創造價值」;「企業創造共同價值的最佳機會,必然是跟本身業務密切相關」。
  其中一個最為津津樂道的例子,是食品製造商雀巢公司為了得到優質的奶源和咖啡豆,多年前就開始與世界各地的農戶展開長期合作:企業為農戶提供良好的資金、技術支持,幫助農戶提高原材料的品質和產量,繼而企業以吸引的價格購買優質原料,再以多元產品取悅消費者。「共同價值」由此創造,達至三贏。
  在此範疇,煤氣公司也積累了一些經驗,例如數年前已利用新界東北堆填區收集的沼氣「轉廢為寶」,應用於大埔那打素醫院的熱電聯供系統,不但為醫院節省能源開支,單以二○二○年為例,更已減少二千五百噸碳排放量;另外,煤氣公司研發的「智能報錶系統」,幫助公司拓展產品和服務的同時,更為視障及輪椅人士的生活增添便利。用戶只需通過手機Wi-Fi或藍牙連線報錶系統,智能讀錶器便會自動讀取煤氣度數,並定時將數據自動傳輸至煤氣公司,整個過程徹底改變舊式抄錶模式,殘障人士亦毋須再求助他人。
  我們深信,如果每間企業都以人為本,致力創造與自身業務相關的共同價值,社會整體利益都將受惠。  香港中華煤氣有限公司
 企業事務及投資者關係總監
楊松坤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