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生命護航——無聲無息的心肌梗塞

  早前,五十多歲的李女士(化名)突感渾身不自在,肩膀持續痠痛,不時呼吸困難,躺下還想咳嗽。過了兩周無改善,於是求醫。檢查期間,醫生發現她曾發生心肌梗塞,其後為她做通波仔手術。
  談起心肌梗塞,也許不少人聯想到胸痛、胸悶等典型徵狀,事實上,部份患者和李女士的經歷相似,病發時徵狀不突出,如胃痛、咳嗽、冒冷汗、肩膀及手臂痠痛等,他們未必察覺與心臟有關;此外,不少心血管病患者患糖尿病,他們的感覺神經或遭受破壞,因而完全感覺不到痛楚。
  心肌梗塞一旦延誤處理,心臟肌肉便可能因供血不足壞死,可能引起心室過速或纖顫,嚴重可致命。
  既然心肌梗塞或無聲無息,市民如何及早發現?大家須明白,心血管問題並非一朝一夕形成,往往源於血糖、血壓、膽固醇失控,或與家族遺傳相關。因此,三十歲或以上人士即使沒有病徵,亦應定期檢驗以上指標,若患有三高,醫生根據個別情況,處方藥物或安排進一步檢查。
  曾患心肌梗塞的人士,應透過生活和藥物防止復發。生活方面,患者飲食應遵從低糖、低鹽、低脂肪原則;如心臟功能已穩定,可做適量中等強度運動。患者應按醫生指示服藥,醫生通常處方一年的雙抗血小板藥,如有需要,會考慮額外延長服藥時間至最多三年,以減低復發機會。患者切勿自行停藥,並應按指示服食其他處方藥物。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預防及治療方法,都有不同成效、副作用及風險。如有疑問,請向主診醫護查詢。
  此欄目由英國阿斯利康藥廠贊助
心臟科專科醫生 蔡文俊
為生命護航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