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畫人生——減廢回收2.0

  原定今年底實施的垃圾徵費計劃,未能趕及這屆立法會完成審議,宣佈拉倒。我曾任可持續發展委員會主席,都市固體廢物徵費是其中一項重要諮詢和建議,期望這計劃提供更大誘因,令大家減廢、回收和重用等。對於計劃未能實施,感到可惜,回到原點又不知等到何時了。
環保署統計,香港都巿固體廢物棄置率不斷上升,由一三年人均一點三三公斤升至一八年一點五三公斤;人均家居廢物棄置率相差不遠,約零點一公斤,可是工商業廢物在這六年間由零點四四公斤升至零點六三公斤。
除了「藍廢紙、黃鋁罐、啡膠樽」這些分類回收口號,環保署六月中推出首階段「減廢回收2.0」,增加玻璃容器、慳電膽或光管、充電池、小型電器、四電一腦,令回收種類增至八款,首階段活動為期三個月。
  環保署社區回收網絡負責處理並把其轉廢為材,含化學物料的回收物如慳電膽、充電池等,經妥善處理至適合作資源循環。
第二階段會加強宣傳「走塑」文化,鼓勵從源頭減少使用即棄塑膠餐具和包裝物料等,推廣乾淨回收新項目,和「入樽機」先導計劃。最受歡迎的政府宣傳代表「大嘥鬼」亦有新拍檔「慳BB」,為公眾帶來更多減廢回收資訊。
廢物徵費之路尚未通行,但廢物棄置量愈見增加,唯有多加努力,做好減廢、回收等工作。
陳智思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