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金解碼|中長線可看好 宜留意中建材 水泥建材股受惠國策 - 財金解碼本報記者

內地A股昨日新春假後重開,北水再次流入港股,A股回升1至2%,追回假期間外圍升勢,但港股上周五已復市上升,故昨日反而在北水流入之際只窄幅徘徊,全日僅升6點報24579點。不過,中港股市始終估值偏低,而且內地今年穩經濟為首務,故中長線仍可看好,當中估值十分低殘的水泥建材股,可藉內地大加推動基建建設而受惠,當中海螺水泥(914)及中國建材(3323)值得留意。

內地今年各地重大項目投資加快落實,上月初公佈的重大項目總投資額已超過3萬億人民幣(下同),各地紛紛積極推進項目開工建設,確保第一季投資實現「開門紅」,業內人士分析,今年首季度基建投資加快,因專項債提前下達量超過往年,預計約有一萬億元規模專項債在第一季形成支出,全季基建投資將實現高個位數增長,全年基建增速亦會有好表現。大力投資基建始終是國家政策大方向,建材水泥股必然受惠。建材水泥股估值偏低,預測市盈率僅3至8倍之間,而且派息穩定亦吸引,最低者超過5厘,高者可以達10厘,買來收息都是不錯選擇。海螺水泥預測市盈率約5.5倍,息率約5.7厘,在水泥建材股中雖不是特別吸引,但跟其他板塊股份比較,已是十分吸引的水平,而且海螺規模大,屬水泥股的龍頭,必然最受惠於市場需求及板塊復甦。
海螺市佔率達16%

海螺水泥是內地龍頭水泥企業,據市場統計,包括水泥貿易業務在內,海螺的市場佔有率達到16%,與中國建材叮噹馬頭,較金隅(2009)的6%及華潤水泥(1313)的4%為高,因此在產品訂價上佔有一定優勢。海螺近年在疫情打擊下,盈利仍能保持上升,可見其抗疫力極強,2019年度賺336.3億元,增長12.6%,到2020年在疫情高峰期,盈利仍能上升4.6%至351.6億元。
  M不過,由於上年度內地基建及大型建設稍為放慢,信貸亦偏緊,故海螺首三季淨利潤為223.9億元,按年倒退9.5%,營業收入為1217億元,下跌1.89%,而單計第三季,淨利潤74.39億元,按年下跌14.09%。不過,今年內地會加快基建及大型建設,應可令業績改善。

集團在2020年的邊際利潤率雖然稍為回落,但仍貼近20%,反映營運情況仍不俗,而股東回報率則達21.75%,這較中建材、華潤水泥等都要高,效益頗理想。集團債項對股東權益只是6.16%,屬於十分健康水平,而2020年終現金及等值物雖較2019年減少約53億元,但仍高達167億元,有強大能力擴張業務。

大行摩通估計內地今年基建需求改善,看好內地鋼鐵及水泥行業,給予海螺「增持」評級,目標價56港元。

中金亦看好行業前景,指宏觀面改善將利好當前低估值的水泥股,將迎來估值修復機會。中金指水泥股當前市帳率僅約1.1倍,低於2016年周期最底部,目前水泥股盈利仍在高位,明年亦有望受益基建穩增長的投資拉動,認為水泥股吸引,建議留意海螺。不過,滙豐對水泥行業看得較保守,下調整體建材行業目標價,但首選仍是海螺,目標價由65港元降至50港元,但評級仍為「買入」。海螺昨收報42.95港元,升3.37%。
中建材財力盈利穩健

中國建材母公司是北京的央企,背景雄厚財力亦穩健,集團盈利平穩,2020年度賺125.5億元,上升15%,而息率大約有4.5厘,市場憧憬在今年3月底宣佈全年業績時,會派每股大約0.5元的股息,計起來股息率可能超過5厘,頗為吸引,故有資金近期追入等收息。

不過中國建材邊際利潤率僅得4.93%,不及海螺的20%,而且股東權益回報為14%,亦不及海螺的21.75%,至於總債項對股東權益高達200%,雖屬央企之下沒有債務爆煲危險,但以股論股,其盈利及財務數據表現,不及海螺吸引。不過,中建材的預測市盈率4.3倍,稍低於海螺的5.5倍,預期息率達7.1%,亦優於海螺的5.7%,本身都有其吸引力,故中建材跟海螺實屬魚與熊掌,各有優勢!中建材昨收報10.7港元,升3.08%。

海螺水泥升穿43.1元
公司動向:去年12月公司已全額收回5億元委託理財本金,並取得2105萬元理財收益。
最近業績:截至去年9月底首三季淨利潤為223.9億元,按年倒退9.5%,營業收入為1217億元,下跌1.89%。
股價走勢:股價自去年12月起展開升浪,昨日一度升穿保力加通道頂部的43.1港元,後市仍可看好,14天RSI在63.6水平,後市仍有力再上,在41.5港元有支持力。

中建材反覆上落
公司動向:預期附屬中材國際料去年純利按年增最多70%,另一附屬北新建材預告全年多賺20%至30%。
最近業績:截至上年9月底止首三季純利按年增長16.7%至135.7億元,收入按年增長8.5%至1971億元。
股價走勢:股價自1月以來反覆上落,升至11港元附近有沽壓,但回至9.9港元水平亦有支持力,暫時仍未擺脫上落格局,要升穿11.5港元才有望再展升浪。

鞍鋼初見反彈可追

上周五美國1月非農新增職位46.7萬個,遠高於預期的15萬個,失業率升至4%,代表疫情下更多人不願工作,不能算是好消息。中國1月財新服務業PMI降至51.4,比預期50.5為佳,A股春節假期後復市,上證綜指升68點或2%,收報3429點。恒指昨日反覆靠穩,高開36點後曾轉跌207點,見24365點,收市微升6點,報24579點;國指升5點,收報8589點;科技指數跌52點,收報5529點,大市成交金額1223億元,動力略見不足,但技術走勢逐漸改善。
港股技術走勢見改善

科網股偏軟,阿里巴巴(9988)擬額外註冊10億份ADS,可能用作員工股權激勵計劃,又或者軟銀減持,但不一定代表發行新股,股價跌4.5%,報115元。花旗指,軟銀目前仍持有阿里巴巴53.9億股普通股,相當於6.7376億份ADS或24.8%股份。由於軟銀是阿里巴巴IPO前投資者,花旗認為該批股份中有大部分可能仍未註冊為ADS。小米(1810)跌1.2%,報16.38元,美團(3690)跌0.4%;京東(9618)升2.6%,報292.2元。

手機相關股比亞迪電子(285)及瑞聲(2018)各跌3%,金山軟件(3888)跌2.4%。電訊設備股中興(763)跌3.7%。電訊股中移動(941)及中電信(728)各升3%。

醫藥股藥明生物(2269)料去年純利按年增長逾98%,股價升1.3%。開拓藥業(9939)治療脫髮和痤瘡藥於美國I期臨牀試驗完成首例受試者給藥,股價急升25%,報10元。
國家發改委表示,將抓緊出台實施擴大內需戰略的一系列政策舉措,及時研究提出振作工業運行的針對性措施,適度超前開展基礎設施投資,基建及水泥股受捧,中交建(1800)升8.5%,中鐵建(1186)升5.4%,中建材(3323)及海螺水泥(914)各升3%。

內地發佈《關於促進鋼鐵工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指出,力爭到2025年,鋼鐵工業基本形成佈局結構合理、資源供應穩定、技術裝備先進、質量品牌突出、智能化水平高、全球競爭力強及綠色低碳可持續的高質量發展格局。提出要推進企業兼併重組,鼓勵行業龍頭企業實施兼併重組,打造若干世界一流超大型鋼鐵企業集團。鞍鋼(347)升3.1%,至3.6元,初見反彈可追入。
財金解碼 本報記者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