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力股起底——海豐國際轉勢可看好

  海豐國際(1308)今年首三季業績增長甚佳,相信第四季大可延續這個強勢勁頭。集團亦看好明年業務,對2022年東南亞合同費率持樂觀態度,預計將按年上升兩至三倍,推動明年盈利。集團股價自9月底調整出現後,月前已開始轉勢,建議可於26.9元買入,中長線目標價35.8元。海豐國際昨日收報27.9元,升1.15元,升幅4.3%。
  海豐國際截至今年9月底止首三季營運數據,集裝箱航運物流業務賺取的收入,由去年同期的約11.35億(美元,下同),增加約77.6%,至20.16億元。
續受惠航運需求殷切
  今年首九個月,集團來自集裝箱航運及延伸物流業務的集裝箱運量為224.8萬標準箱,按年增加約21.2%。來自集裝箱航運及延伸物流業務的平均運費(不包括互換艙位費收入)達到每標準箱774.1元,按年增加約48.6%。
  此外,集團乾散貨及其他業務產生的收入由去年同期的約1700萬元,增加約30%至2210萬元。因此集團收入由去年同期的約11.52億元,增加約76.9%至20.38億元。
  筆者預期增長勢頭將會持續,因第四季屬亞洲區內旺季,貨運量和運費將呈上升趨勢,將有利集團毛利率增長。展望2022年至2023年,亞洲區內運費將受新船供應有限、貿易需求強勁和成本上升的支持,海豐國際更有潛力提高其運費。
  海豐國際最近股價回落,目前跌勢雖然已經扭轉,但升幅僅屬輕微,目前股價估值吸引,加上亞洲區內的航運費展望正面,集團有望獲估值重估。
  集團一直專注於亞洲區市場,截至2020年12月31日,集團經營72條貿易航線,包括10條通過聯合服務經營的貿易航線及28條通過集裝箱互換艙位安排經營的貿易航線。截至去年底,集團船隊擁有90艘船舶,總運力達12.96萬個標準箱,當中包括64艘自有船舶(9.45萬個標準箱)及26艘租賃船舶(3.52萬個標準箱)。
利貞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