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金解碼——摩根:可聚焦醫療保健科技領域 長期增長板塊具防守性

摩根資產管理大中華投資總監及基金經理王浩相信,新冠肺炎疫情問題會繼續為大市帶來波動,但中長線增長主題板塊(包括消費升級、智能家居、醫療保健研發領域)的防守力度較為明顯,建議投資者宜繼續放眼在有關主題上。 記者 梁宇碩
王浩表示自疫情爆發以來,團隊投資組合所受的影響一直處於輕微水平,相信是因為組合較聚焦在長期增長趨勢主題,能夠抗衡病毒爆發所引起的不確定性。他認為是次疫情推進部份結構性主題的發展,如中國內地社會對醫療保健的質量重視度會持續提高,特別是醫療科技的臨牀測試及診治方面;工業生產及業務營運上會更偏重自動化及軟件應用。
  他相信疫情問題難以對內地的經濟周期構成重大負面衝擊,但認同餐飲、零售、航運及旅遊行業會在短期內直接受到明顯的影響。相反,必需消費品、線上教育、醫療設備等行業則可因而逆市受惠,認為投資者可按現時的形勢作部署。他深信波動現象為重視長線的主動型投資者提供一個趁低吸納良機。
  團隊較為關注科技、醫療保健及消費板塊的長線增長趨勢,相信中國內地醫療保健公司在國際領域所佔的市場份額,可因持續研發及投資獲得回報,而隨著家庭的醫療支出不斷增長,其看好醫院營運商和醫療設備公司可從中受益。
  科技領域方面,團隊認為內地軟件企業的增長情況非常樂觀,數據中心或雲端應用等相關領域對提高業務效率有正面作用,認為此領域的發展可受惠。隨著5G技術的普及,軟件和半導體將成為市場焦點,互聯網娛樂和可再生能源配合科技應用的前景無可限量。
內地軟件企增長樂觀
  內地家庭的財富持續增長,民眾更加重視商品及服務的質素,而生產行業的領導者將受益於資源和分銷網絡優勢,使行業能作進一步的整合。同時,低端城市中的電子商務滲透率提高也將有助增長趨勢持續延長,包括零售銀行和財富管理等金融服務的重要性,亦會因此而得到進一步提升。
  王浩又認為一般投資者應避免單單根據新聞消息以作投機性炒作。因現時新聞流通速度及發展較快,投資者可能會因消息突變而在作出決定時受到影響,令投資部署出現非理性,表明投資不能以短線消息為基礎,反而要採納長期的主題因素,進行策略性分析。
中國先驅A股基金 一年收益升32%
  根據晨星的資料所示,摩根中國先驅A股基金今年截至2月21日的收益升4.38%;過去一年的收益升32.49%;過去三年的收益(年度化)升16.35%;五年收益率(年度化)升8.0%。
五年收益升8%
  截至2019年12月的基金資料所示,基金內主要的行業投資分佈依次序為金融(佔29.5%)、必須消費(佔17.8%)、資訊科技(佔16.3%)、健康護理(佔13.4%)及工業(佔10.3%)。
  截至2019年11月的5大股票投資項目依次序為內地保險龍頭中國平安(佔9.3%)、內地上市的白酒股貴州茅台(佔6.8%)、內地上市的江蘇恆瑞醫藥(佔5.1%)、內銀股招商銀行(佔4.5%)及房地產開發商萬科企業(佔3.2%)。
他人貪婪時恐懼 他人恐懼時貪婪
  中國境外新冠肺炎新增病例數連續兩天超中國新增病例數,目前中國境外確診人數已經激增至4436例,死亡人數已經達到67例。大規模的疫情蔓延令恐慌指數VIX上漲逾40%,美股全線跌超4%並都進入回調,杜指暴跌近1200點創史上最大單日點數跌幅,標普大盤11個板塊全線大幅下挫且標普指數自去年10月來首次跌破3000點,長期美債收益率再創史低。另外,由於對汽車,汽車零件和軍用飛機的需求下降,1月美國耐用品定單按年下跌了2.3%。已經為連續第6個月錄得按年跌幅。隨著新冠狀病毒的蔓延,市場投資者有理由擔心病毒將削弱美國經濟增長,其製造業也將受到供應鏈中斷的打擊。
高盛料美公司利潤零增長
  高盛表示,受新冠狀病毒疫情影響,2020年美國公司的盈利預期將從每股174美元下調至165美元,這意味着美國公司的利潤將在2020年錄得零增長。高盛也成為華爾街第一個做出這種悲觀預言的主流投行。由於疫情這個負面因子的納入,供應鏈中斷,美國經濟活動放緩令美國公司的盈利能力承壓。此外,高盛也表示在全球經濟增長前景未明的情況下,現在入場抄底為時過早。考慮到全球經濟增長疲軟,疫情影響,預計本輪市場的回調可能還將持續一段時間。
  雖然疫情蔓延速度超出投資者預期而令投資者開始感到擔憂,但筆者認為目前疫情的發展雖然迅猛,但仍然可控,沒有發展到引起投資者恐慌的地步。市場已經押注聯儲局立刻減息,根據CME數據表示,聯儲局3月宣佈減息的可能性飆升近68%。雖然美股從技術分析角度已經步入回調,但預計更加寬鬆的貨幣政策以及聯儲局給市場帶來的流動性將不會令美股產生懸崖式暴跌。
  從疫情最先爆發的國家來看,從新增治瘉,新增確診,新增死亡的數據來看中國疫情的發展是正面的。此外中國各地已經開始頻繁推出大型基建項目,令中國A股中工程機械,建材等基建相關板塊近期表現居前。在消費,出口等行業受到疫情的較大衝擊的背景下,中國2020年財政政策或將保持適度寬鬆,基建相關產業鏈有望收益。中國新一輪的基建時代已經告別了以房地產為代表的傳統基建時代,而是以5G,互聯網,新能源等為代表的數字化基建時代。
  雖然本周市場因疫情影響出現震盪,北向資金持續凈流出,但北上資金逆勢連續六日淨買入額最多的個股之一為基建股,長期來看,中國地區疫情有望在4月得到基本控制,疫情過後刺激經濟政策或將加碼,基建行業春天仍然可期。不過最重要還是中國復工會否引發第二次爆發及會否影響內需市場尤其是線下,那麼中國的經濟增長可能影響超過一季,另外歐洲疫症惡化的程度會否影響中國出口,至於美國是否會有疫症而影響到美國的消費,這些點子都需要留意,所以可以分段入市方法。
  雖然近期中港股市跌幅較大,但預期中國政府或將祭出相應政策來應對目前的頹勢,正如筆者題目所說:他人貪婪時恐懼,他人恐懼時貪婪。
財金解碼 本報記者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