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戲場 - 《F1電影》感受320km/h | 頭條戲場

就算你喺屋企砌咗間「影院」(更遑論我只係睇10幾吋iPad串流),《F1電影》這類以賽車競技為題材,製作費16億港元的鉅作,真係要入戲院欣賞(最低門檻睇香港「IMAX」),隔住個mon感受322km/h陸上速度帶來的官能刺激同埋引擎咆哮的震撼! (現正上映) 撰文︰華朗
稍早時間,畢彼特(Brad Pitt)主演的《F1電影》在倫敦舉行首映,湯告魯斯(Tom Cruise)撐場,兩人攬攬;他們合作《吸血迷情》(1994年)後屢傳不和,至於呢一攬,係咪泯恩仇,我唔care,反而意識形態、象徵意義大於一切。
觀眾回流戲院
湯告魯斯任重道遠,疫情後憑《壯志凌雲:獨行俠》吸引觀眾再入戲院(全球票房吸近15億美元),為復興電影業仆心仆命。《F1》算是第2波行動,該片導演正是《獨行俠》的Joseph Kosinski,都係玩速度,sell電影技術的飛躍——《獨行俠》有幕主角駕駛Darkstar加速至突破10馬赫,《F1》畢彼特揸二級方程式賽車,620匹,322km/h,為了感受那激情與澎湃,我朋友就睇咗《獨行俠》9次(本人3次),《F1》絕對值得二刷。
除速度外,《F1》和《獨行俠》相似之處,主角都係不按常理出牌,都係年輕人眼中的「老屎忽」,另一邊初生之犢,其實大家都有自己一套㗎嘞,難相處,睇吓點樣搵平衡點,將1+1大過2。導演以實拍見稱,61歲的畢彼特冇揸流攤,其角色人設,退休後重返賽場指導新星,見佢坐落車廂狹小空間跑賽道,一圈又一圈,有車手大頭扭曲表情,有第一身視角逢車過車的快感;如果你唔熟賽車規則,或者對引擎轟隆作響感到厭煩,本片都有描述作戰策略、商場手段等戲碼。美中不足之處,真的太集中畢彼特身上,其所屬車隊APXGP每每處於上風,冇咩壓力,皆因對手無還擊之力,而幾位客串的著名車手真係只有「客串」,得個名出現一下,無對戰功能。
頭條戲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