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未有大變局下的老字號結業潮

        近期接連有香港餐飲老字號結業,令許多港人不勝唏噓!各行各業的結業潮這幾年此起彼落,市民開始習以為常,但每當聽到又一家倒下時,總覺得不是味兒,好像陪伴身邊的老朋友突然離開一樣,特別是那些屬於集體回憶的熟悉名字。這些就在身邊的老店雖然我們不一定經常幫襯,甚至不到結業前的一刻也不輕易去湊熱鬧,但也難免若有所失。

        在許多人以為香港熬過了黑暴和疫情後會很快恢復過來,豈料許多商家店面熬得過初一,竟然熬不過十五,近期結業的甚至連與市民告別的機會都沒有,反而是一波波突然失業的工友在求助。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像巨浪般衝擊世界的每一個角落,香港的老字號當然也不能倖免。過去幾十年的各種危機都沒有把它們推倒,為什麼這幾年就是過不去?這正正顯示一些深刻的變化在進行,世界大變局已經降臨每一個經濟民生環節,並非只是那些好像與民眾距離較遠的地緣政治。

       洞悉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確實需要大智慧,因為當中牽涉全球在經濟、社會、政治、文化、科技、思維等多方面的深刻變化,從量變到質變,正在形成新格局,反映到人類生活的每一個環節。面對許多大變局中的不確定性和結構重整,單用傳統智慧來分析研究當前的一切已經不足夠,必須從精神與物質、宏觀到微觀、外在與內在、國際到本地各個層次去檢視背後的理由和邏輯,人工智能時代緊隨著互聯網時代,事物正朝著幾何級數演變。單從餐飲結業潮已經反映整個社會在消費行為及生活習慣都出現結構性變化。新老交替以令人喘不過氣的速度進行,人們已經沒有充足時間去接受並應對新局面。從門店消費到網上消費、從產品主導到講究體驗、從重視耐用到短暫潮流等等,變與不變已不單是營收數字上的差距,而是關乎生死存亡。

       “識變、應變、求變” 的態度及能力不單只是對特區政府的要求,在大變局中也是對每一個人、每一個行業、每一個範疇的要求,否則只能淹沒在大時代的洪流中。還是堅持所謂“現行機制”和“行之有效”的,也避免不了接受大變局的洗禮。越是因為從前的輝煌而背負許多包袱的,就越容易跟不上變化,過度不了新環境,這就是“創業難,守業更難”的原因。反而能輕身上路或卸下包袱的,更容易駕馭變化,現在還能堅持的老字號必須在剩餘不多的時間裡面求變,懂得堅持必須堅持的傳統,也要果斷地掉棄一些包袱。話雖如此,如何拿捏對傳統的執著和擁抱創新確實是艱難而重要的判斷,考驗著大家的智慧,這也是能否再創輝煌的關鍵。

        老店的結業潮迎來大批失業的工友,特別是那些已經為僱主服務多年的,他們的無奈和彷徨既可想見,謙卑的訴求也令人動容。僱主與僱員的關係在大變局下,也必須有新思維。如何在保障工友權益的同時也有利於經營者應變,是個勞顧雙方不能迴避的課題,雙方不能受制於傳統的對立而不去發掘新的合作框架,建立新型勞資關係。任何以往不可能的事情,現在因為新科技及人才新結構而變得可能和可塑,社會各界必須認真思考,不能採取頑固僵化的態度,否則只會是零和博弈,應對不了大變局所帶來的挑戰和機遇。

        筆者在發稿當天,正好吃過伴隨童年回憶的一家老牌雲吞麵,但也不能不擔心什麼時候又再見不到和吃不上!還是呼籲大家好好珍惜,一有機會就光顧身邊的那些老字號,不要等待到他們消失的那一刻呀!

黃炳逢

香港內地經貿協會會長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