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正兒 - 竹棚烈燄下悲歌 巨災陷阱須消除 | 社論

  大埔宏福苑疑外牆棚架燃燒引發5級大火,多名居民被困,死傷嚴重。現場濃煙密布,居民倉皇逃生,建築物在極短時間內陷入火海。這場火災不僅曝露了棚架工程的防火脆弱性,更折射出香港長期以來棚架施工防火措施的嚴重不足。

  近日正值乾燥天氣,竹製棚架與防護網接觸火種後極易成為「建築物上的助燃物」。竹材老化易燃,加上施工現場堆積的雜物及膠網,一旦遭遇火星,火勢便會迅速蔓延至建築內部。宏福苑多座棚架燒起,火舌直撲住宅單位內。居民指濃煙迅速充斥大廈,逃生通道受阻,反映現行法規對施工期間的防火規劃不足。

  此次火災極可能源於外牆棚架意外起火,但更深層問題在於施工單位對防火的輕忽。竹棚作為香港建築維修的常見材料,雖成本低廉、組裝靈活,卻缺乏防火性能。現場工人若未能及時撲滅初起火源,或未配置足夠滅火設備,便可能釀成巨災。此外,施工期間對居民的預警機制、疏散演練及臨時消防安排均顯不足,導致火災發生時居民陷入混亂。

  竹棚作為香港建築業的傳統工藝,承載着本地施工文化的特色,但其易燃性長期被低估,各界曾研在竹上塗上防火黑漆,惟業界指成本高未有實行。隨着城市高齡化建築增多,維修工程日益頻繁,竹棚的使用越發普遍,但當局和業界長期側重承托力的安全和監管,提升防火卻不足。此次大埔大火警示,政府與業界必須正視竹棚的潛在風險,積極研究替代方案。例如全面以金屬棚架取代竹結構,並採用防火塗料或阻燃膠網,從源頭降低火災發生機率。

  面對如此慘劇,政府不能止於善後,而應啟動跨部門調查,全面審視現行棚架施工的安全規範。獨立調查委員會的成立有其必要性,須從材料選擇、施工監管、應急預案等多方面提出具體建議,並透過立法強制執行。同時,應加強對施工單位的培訓與巡查,確保防火措施落實至每個環節。

  這場火災,是血的教訓。惟有政府、業界與市民共同努力,才能將維修工程從「火災陷阱」轉化為「安全防線」。長遠而言,淘汰高風險竹棚、推動防火科技應用,已是不可迴避的責任。但願逝去的生命能喚醒社會對施工安全的重視,不再讓悲劇重演。

辛正兒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