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正儿 - 竹棚烈燄下悲歌 巨灾陷阱须消除 | 社论
大埔宏福苑疑外墙棚架燃烧引发5级大火,多名居民被困,死伤严重。现场浓烟密布,居民仓皇逃生,建筑物在极短时间内陷入火海。这场火灾不仅曝露了棚架工程的防火脆弱性,更折射出香港长期以来棚架施工防火措施的严重不足。
近日正值干燥天气,竹制棚架与防护网接触火种后极易成为「建筑物上的助燃物」。竹材老化易燃,加上施工现场堆积的杂物及胶网,一旦遭遇火星,火势便会迅速蔓延至建筑内部。宏福苑多座棚架烧起,火舌直扑住宅单位内。居民指浓烟迅速充斥大厦,逃生通道受阻,反映现行法规对施工期间的防火规划不足。
此次火灾极可能源于外墙棚架意外起火,但更深层问题在于施工单位对防火的轻忽。竹棚作为香港建筑维修的常见材料,虽成本低廉、组装灵活,却缺乏防火性能。现场工人若未能及时扑灭初起火源,或未配置足够灭火设备,便可能酿成巨灾。此外,施工期间对居民的预警机制、疏散演练及临时消防安排均显不足,导致火灾发生时居民陷入混乱。
竹棚作为香港建筑业的传统工艺,承载着本地施工文化的特色,但其易燃性长期被低估,各界曾研在竹上涂上防火黑漆,惟业界指成本高未有实行。随着城市高龄化建筑增多,维修工程日益频繁,竹棚的使用越发普遍,但当局和业界长期侧重承托力的安全和监管,提升防火却不足。此次大埔大火警示,政府与业界必须正视竹棚的潜在风险,积极研究替代方案。例如全面以金属棚架取代竹结构,并采用防火涂料或阻燃胶网,从源头降低火灾发生机率。
面对如此惨剧,政府不能止于善后,而应启动跨部门调查,全面审视现行棚架施工的安全规范。独立调查委员会的成立有其必要性,须从材料选择、施工监管、应急预案等多方面提出具体建议,并透过立法强制执行。同时,应加强对施工单位的培训与巡查,确保防火措施落实至每个环节。
这场火灾,是血的教训。惟有政府、业界与市民共同努力,才能将维修工程从「火灾陷阱」转化为「安全防线」。长远而言,淘汰高风险竹棚、推动防火科技应用,已是不可回避的责任。但愿逝去的生命能唤醒社会对施工安全的重视,不再让悲剧重演。
辛正儿


















